2021-4-10 | 城市生態論文
1概況
蘭溪市地處浙江省中西部,錢塘江中游,金衢盆地北緣,東西長67.5公里,南北寬38.5公里,東北接義烏市和浦江縣,東南靠金華市婺城區,西南連龍游縣,西北鄰建德市,總面積1313平方公里。下轄16個鎮鄉、街道,646個行政村,23.08萬戶,總人口65.9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3.15萬人。
1.1自然條件
蘭溪屬典型的山區市,全市林業用地6.97萬公頃,其中有林地5.50萬公頃,有生態公益林2.33萬公頃,優質林分面積1.53萬公頃,森林總蓄積量185.10萬立方米,毛竹555.18萬株,森林覆蓋率49.48%,森林資源豐富,全市有野生蕨類植物200多種,樹種有386種,其中屬于國家保護的珍稀樹種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南方紅豆杉、銀杏,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金錢松、樟樹、浙江楠、杜仲、鵝掌楸等;現有名木古樹946株,其中一級保護古樹有68株,有樹齡1400年的將軍巖羅漢松;有野生中藥材達千余種,常用的有420種;林地中有野生菌類180多種、野生果菜40多種、野生花卉200多種,作為化工、油料、農藥等原料的各類野生植物300多種;有野生動物173種以上,其中鳥類有133種。
1.2社會經濟條件
蘭溪是浙江省中西部重要的老工業基地,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圍繞“林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立足當地資源優勢,深入實施示范基地帶動戰略,大力培育主導優勢產業和特色林產品,創建了綠化示范村51個,其中省級7個,金華市級17個;建設了楊梅、柿子、筍竹兩用林等一大批高效林業基地;加快了經濟轉型升級,城鄉居民生活繼續改善。2009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47.76億元,其中,財政總收入17.18億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5.45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93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793元。
2建設森林蘭溪的必要性
森林蘭溪建設是全市林業建設的重要領域,是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當前,蘭溪市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通過“森林蘭溪”建設,使全市的森林質量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生活、生產環境明顯改善,林業富民作用顯著增強,森林文化更加繁榮,城市綜合競爭能力大幅提升。
3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來,蘭溪市林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步伐雖然很快,但對照森林蘭溪的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還存在著:(1)森林資源分布不勻,林業發展結構和布局需要進一步調整和完善;(2)林分質量總體不高,生態體系建設需要進一步完善,生態功能需要進一步提升;(3)林業經濟總量不大,林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不高。林業產業結構不均,在木竹產品加工利用上缺少龍頭企業的支撐和帶動,二、三產業發展步伐需要進一步加快;(4)林業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薄弱,發展林業的保障體系不完善;(5)林業資金投入相對不足;(6)林業改革步伐不快;(7)林業科技含量不高等等問題。這些問題都為蘭溪市下一步林業健康、快速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提出了新的要求。
4相關對策措施
4.1加快林業改革,推進“森林蘭溪”建設
4.1.1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契機,進一步鞏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主體成果,通過完善制度、明晰產權等各項舉措,把集體統管山比例降到中央規定的30%以下。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套以林地所有權為基礎的圖、表、冊一致,人、地、證相符的林權地籍電子管理檔案,實現林權數字化和網絡化管理。
4.1.2推進林權流轉
成立蘭溪市林權管理中心,構建林權流轉服務平臺,建立森林資源評估機構,規范森林、林木和林地的資產資源評估。鼓勵社會主體通過承包、租賃、轉讓、拍賣等形式參與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的流轉,5年內林地流轉1萬畝。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尊重歷史、妥善處理、依法調處”的原則,做好林權糾紛調處,每年力爭化解3—5起歷史遺留積案,維護林區社會和諧穩定。
4.1.3創新林業經營機制
采取家庭聯合經營、委托經營、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大力發展林業專業合作社,提高林業經營效益,推進全市林業規模化、產業化經營。根據全市林業發展實際,每年培育1-2個千畝以上林業大戶,強化示范功能,帶動林農共同致富。
4.1.4強化森林采伐管理
健全采伐管理制度,加強森林采伐源頭管理,嚴格執行限額采伐制度,“十二五”期間每年森林采伐量控制在36590立方米以內。堅持木材憑證運輸制度和加工經營許可制度,規范流通和加工管理。
4.2大力推進林業生態建設
4.2.1生態公益林建設
根據生態公益林建設的需求,全市規劃建設生態公益林2.3萬公頃,建成優質林分面積1.7萬公頃。積極實施公益林示范提升工程,優化生態公益林建設布局,提高生態公益林建設規模和質量,構建完善的國土生態安全體系,改善全市生態環境。
4.2.2重點防護林體系和平原綠化建設
加大河、渠、堤、塘邊綠化投入,建立林網、林帶、片林和山體綠化有機結合的綜合防護林體系。農田林網控制率達到90%,平原、半山區、山區村莊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25%、20%和15%,形成沿江沿路基干林帶、平原農區與城鎮防護林網和山地丘陵防護林等多重防線的總體布局。
4.2.3加強城市、城鎮和村莊綠化
開展“百萬喬木綠蘭溪”活動,對全市宜林地段的道路進行全面綠化,構建綠色長廊;對全市16個鄉鎮(街道)駐地及村莊周圍、農民的房前屋后及村鎮隙地進行綠化美化,逐步達到線上成蔭、點上成景、環上成帶、面上成林的良好生態格局,5年內建成森林城鎮8個,森林村莊6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