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建筑工程
0引言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口數量的增加,能源消耗的加大,同時世界石油能源危機的出現,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與此同時環境污染事件頻發,清潔、無污染的能源成為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后著重關注的對象。風電作為一種清潔、無污染、可再生的能源,它與火電相比較,由于其以風能為動力,因此它不會產生任何污染物,而且也不需要消耗任何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的不可再生能源[1]。發展風電對于調節能源結構,減輕環境污染,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促進可持續發展等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2]。我國十分重視風電技術的開發和建設,2005年2月28日全國人大批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明確鼓勵新能源發電和節能項目的發展。此外,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提出了到2020年全國建設3000×104kW風電裝機的目標。風能資源的開發利用已經成為世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能源”,風力發電將在我國未來能源的結構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必將成為中國重要的后續能源[3]。上海崇明前衛風電場位于崇明島豎新鎮中北部的前衛村,三通港的西岸和北湖的北岸,緊鄰江蘇省啟東市的永隆鄉,整個風電場規劃裝機規模為48MW,分2期開發;一期工程位于工程區域東側,安裝10臺2000kW的風力發電機組,二期工程位于工程區域西側,安裝12臺2000kW的風力發電機組。本文以上海崇明前衛風電場為例,簡述陸上風電場施工期和運行期對生態環境影響及緩解措施。
1生態環境影響分析
1.1施工期生態環境影響
風電場施工期生態環境影響主要表現在施工場區植物量的損失,包括施工道路、地基開挖時將少量樹木砍伐、草皮鏟除;挖土石施工和棄土石臨時堆放場地對植被造成挖占和壓埋;車輛、施工機械和施工人員在施工期間碾壓、踐踏植被;風機基礎等永久性占地鏟除植被等。此外,植被的破壞也會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但影響范圍僅限于項目區,且主要在施工期。工程中應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施工完畢及時進行植樹造林,當施工結束,植被恢復到一定程度時,風電場建設對區域水土流失的影響也隨之減緩乃至消失。由于施工期較短,且各施工點之間較分散、距離較大。因此,施工期間對野生陸生動物的棲息、活動影響不大[4-5]。
施工期間,由于人類活動、交通運輸工具與施工機械的機械運動,相應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噪聲、燈光等會對在施工區及鄰近地區棲息和覓食的鳥類產生一定的影響,使區域中分布的鳥類數量減少、多樣性降低。但是這種影響是短期的,可逆的,當工程建設完成后,其影響基本可以消除。工程施工期的臨時用地,風電場升壓變電所的建設以及風電場風機的建設,可能侵占鳥類部分棲息地,但面積一般不大,影響有限。
1.2運行期生態環境影響
風電是一種清潔的能源,沒有大氣和水污染問題,不存在廢渣的堆放問題,也不會有其他能源開采、鉆探、加工和運輸等過程的經濟成本和運行成本,有利于保護周圍環境[6]。運行期風電場生態影響主要表現對鳥類活動的影響。
1.2.1風機對鄰近區域棲息、覓食鳥類的影響
風機對鄰近區域棲息、覓食鳥類的影響主要包括兩個方面[7-8]。一方面是風機運行,包括葉片運動、噪音等對鳥類的干擾影響;另一方面是風機可能與鳥類發生碰撞。由于許多鳥類,包括大部分的?形目鳥類、鸛形目鳥類,其覓食區主要分布在草灘前緣及光灘區域,而風電場建設區鄰近的北湖外圍光灘可以為鳥類提供覓食場所,躲避潮水的場所。根據相關工程經驗可知,風機運行對鳥類的干擾影響范圍一般是800m(繁殖鳥是300m),而工程風電場距離北湖光灘生境地都在1km以上,因此風機運行的直接干擾影響較小,而從國外研究結果來看,在部分風機塔架上甚至有鳥類筑巢。在鄰近區域棲息、覓食的鳥類,其活動時間基本都在白天。而一般鳥類都具有良好的視力,它們很容易發現并躲避障礙物,在天氣晴好的情況下,即使在鳥類數量非常多的海岸帶區域,鳥類與風機撞擊的機率基本為零,特別是在離岸區域建設風電場,它的撞擊概率就更小。如在Utgrunden的海上風電場,觀察到有500000只海鴨穿過風電場,但沒有發生一起撞擊事件,而在工程建設區鄰近區域停棲的鳥類,其覓食地和棲息地基本都在風電場外圍,即使作短途、低空遷飛,也不會與風機發生碰撞。因此,對于鄰近區域棲息、覓食的鳥類,風電場的影響相對較小。從季節分布特征來看,夏季和冬季主要鳥類基本都在區域停棲,主要活動高峰基本集中在白天,因此,相應季節鳥類撞擊可能性較小。
1.2.2風機與直接遷徙過境鳥類的影響
風電場建設區位于崇明北支附近,靠近許多候鳥遷徙過境時遷飛路線。風電場對過境鳥類的可能影響主要是風機與鳥類發生撞擊。候鳥與風機葉片發生碰撞可能性取決于鳥類的遷徙飛行高度,各類鳥由于個體差異,其飛行高度各不相同,風機葉片和主要遷徙鳥類飛行高度見表1。從表1中可知,遷徙飛行的鳥類,遷徙時除小型、中型?鷸可能會與風機葉片發生碰撞外,其他種類基本不會發生碰撞。由于大部分鳥類的遷徙是在天氣晴好的夜晚,而且大部分鳥類飛行高度較高,即使飛行高度較低的鳥類,也能夠較好的識別障礙物,而避免與風機發生撞擊。而在飛行條件較差的時候,如下雨或者起霧的時候,則有可能發生鳥類與風機的撞擊。鳥類與風機發生撞擊而造成死亡通常與風機的轉速呈一定的相關關系,一般變速的風機對鳥類的影響較大。但即使如此,在許多情況下仍然有80%以上的鳥類可以穿過變速的風機而不受絲毫損傷。在一般情況下,相應飛行高度下穿越風電場的鳥類撞擊風機的概率只有0.1%~0.01%。根據鳥類飛行高度以及晝夜活動特征,風電場潛在的撞擊鳥群主要為中小型?鷸類,且風電場位置偏離遷徙通道、規模小,在實際遷徙過程中,遷徙范圍較寬,加上鳥類具有趨避行為,故對鳥類的影響較小,造成的鳥類數量損失也較小。
2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请填写信息,出书/专利/国内外/中英文/全学科期刊推荐与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