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農業
實蠅是指實蠅科中的一類昆蟲,主要分布于除北極和南極外世界大部分地區。實蠅昆蟲中有相當部分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其寄主范圍廣,涉及水果類植物24科42屬,蔬菜類植物4科16屬;危害程度高,實蠅成蟲產卵于新鮮果實表皮下,幼蟲孵化后在果實內發育至成熟,幼蟲老熟后脫出果實落地,在土壤中化蛹,然后羽化為成蟲。在產卵過程中所形成的產卵孔還常常引發有害真菌入侵,往往導致被害果實形成局部壞死斑或大面積霉變。孵化后幼蟲在果實內蛀食及排糞,常造成果實變質腐爛,或未熟先黃而提早落果,嚴重影響水果的產量和品質,有的甚至完全失去食用價值,可導致許多熱帶、亞熱帶蔬菜水果大幅減產,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這類實蠅如橘小實蠅等已被多個國家和地區列為重要的危險性檢疫對象[1]。柯街地處云南西部,位于瀾滄江以南,云嶺、怒山兩山的延續部分,境內有卡斯河流過,處于北緯24°90′、東經99°44′,平均海拔998m,年平均氣溫為21.0℃,年降雨量1011.7mm,屬于典型的亞熱帶干熱河谷氣候類型。特定的氣候條件使得柯街成為重要的亞熱帶水果基地,也是實蠅為害較重的地區。害蟲的猖獗為害嚴重制約了水果產量和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制約了柯街水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于2007~2008年在柯街的幾個主要果園進行系統調查,研究實蠅類害蟲的群落結構和動態,旨在為當地實蠅類害蟲的可持續控制提供科學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調查方法
實蠅雄性成蟲數量的調查于2007~2008年在柯街的芒果、柑橘和人參果3個具有代表性的果園內進行。每個果園設置4個性誘劑誘捕器,每種誘劑2次重復,誘捕器懸掛在離地面2m左右的樹枝上。誘捕器為圓筒狀塑料容器,誘捕器內上方懸掛浸有性誘劑的脫脂棉球,每半個月添加1次性誘劑(誘劑中均加入質量濃度為1g/L的馬拉磷酸),脫脂棉球每3個月更換1次。性誘劑商品名為誘蠅醚(Methyleugenol,簡稱Me)和瓜實蠅誘劑(Cuelure,簡稱Cue),由美國CCA(常州)生物化學有限公司提供。每半個月收集記錄1次各誘捕器內蟲數,并逐一鑒定實蠅種類。在此期間到果園抽樣調查,記錄實蠅為害情況及寄主種類等。
1.2數據統計方法
采用物種豐富度,即群落物種數(S)、Berger-Parker優勢度指數(B)、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H′)、Simpson指數(D)、Pielou均勻度指數(J)對群落的結構特征進行分析。其中Nt為群落中優勢種的種群數量,Nmax為群落全部物種的種群數量,S為物種數,Pi為第i物種個體數量與群落內各物種個體數量總和的比例,ni為物種i的個體數,N為群落物種個體總數[2]。
2結果與分析
2.1實蠅群落物種結構及數量特征
調查結果表明(表1),柯街地區實蠅類害蟲共有11種[3-6]。從數量上看,橘小實蠅(73.93%)明顯多于其他種,其次是瓜實蠅(17.52%),再次是泰實蠅(3.64%)、南瓜實蠅(2.86%)、黑漆實蠅(1.68%),而番石榴實蠅、越南實蠅、顏帶實蠅、銹實蠅、黑紋實蠅、瘤脛實蠅很少,僅占0.35%。將個體捕獲量大于總捕獲量10%的實蠅視為優勢種,則柯街實蠅的優勢種為橘小實蠅和瓜實蠅。
2.2群落動態
2.2.1豐富度和數量動態
從圖1、2可以看出,柯街實蠅物種豐富度動態和數量動態基本一致,而且年度間沒有顯著差異。1~2月份的氣溫低,大部分實蠅處于越冬狀態,實蠅發生的種類和數量均很低,這一時期主要是橘小實蠅和瓜實蠅為害;從3月份開始,隨著氣溫的回升,實蠅的數量逐漸增加,物種豐富度逐漸遞增;6月份正值高溫季節,害蟲發生種類繁多,物種豐富度在全年處于最高時期,個體數量繼續上升;到了7、8月份,隨著優勢種橘小實蠅的適宜寄主芒果、龍眼等果實大量成熟,營養物質豐富,橘小實蠅大量發生,月誘捕量最多達1937頭,群落個體數量達到全年最高水平,隨后開始下降;9月末到10月份,果實成熟采收后,由于農藥使用減少,實蠅種類和數量均出現一次小幅回升。11、12月份氣溫快速下降,大部分實蠅進入冬眠,橘小實蠅也因低溫而大量死亡,實蠅種類和數量都呈大幅下降而逐漸趨于全年最低水平。
2.2.2Shannon多樣性指數、Simpson指數和均勻度指數動態
從圖3-圖5分析看出,柯街實蠅群落Shannon多樣性指數、Simpson指數和均勻度具有同增同減性,且年度間無顯著差異。2月份上述3個指數均出現一個小的低谷,這是由于該月橘小實蠅誘捕量大增,如2007年2月橘小實蠅誘捕量是1月的10倍,因此造成Simpson指數和均勻度下降,同時也使多樣性指數下降。此后這3個指數均呈上升趨勢。4月開始這3個指數均下降,到6~8月,3個指數均為最低。這是由于6~8月當地水果大量成熟,加之氣候適宜,實蠅大量發生,使實蠅在捕獲物種數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捕獲數量大幅增加,而其中增長最多的是優勢種數量,由于優勢物種突出,物種分布不均勻,因而群落生態優勢度高,多樣性和均勻度低[7]。9~10月,實蠅數量減少,實蠅優勢種數量也大幅度下降,優勢種變得相對不突出,Shan-non多樣性指數、Simpson指數和均勻度均又開始上升。11月3個指數又有小幅回落,主要是由于此時氣溫大幅下降,物種數和個體數較少,優勢種數量相對又突出,造成多樣性指數的下降。
3小結與討論
通過2007~2008年連續2年的性誘觀察,共監測到11種實蠅,說明柯街地區實蠅類害蟲較為豐富。各種實蠅誘集蟲量間存在較大差異。橘小實蠅是當地嚴重發生危害的實蠅種類,其次是瓜實蠅,而其他實蠅發生量較少。溫度和寄主是影響當地實蠅類害蟲個體數量變動的關鍵因子。溫度是實蠅生存的必需條件,影響著實蠅的生長、發育、繁殖及取食等行為活動[8]。在柯街,冬季氣溫總體偏低,對實蠅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實蠅數量較少。而在整個夏季,氣溫均處于實蠅的適宜溫度范圍內,對實蠅數量和種類增長有積極影響,實蠅數量較多。在柯街,實蠅的主要寄主是芒果、龍眼、人參果、柑橘、桃、菠蘿、西瓜和番木瓜等。5~8月桃、芒果、龍眼、西瓜、菠蘿等水果逐漸成熟,為實蠅提供了理想的生長和繁殖場所,實蠅種群增長迅速,并于7、8月達到誘捕高峰。8月以后,實蠅轉向柑橘、人參果、番木瓜等寄主,這些寄主植物在柯街也有較大的種植面積,但是,實蠅個體數量在這個時期呈下降趨勢,表明在該時期雖然有適宜的寄主,但低溫等環境因子對實蠅產生了重要的抑制作用[9,10]。從多樣性指數動態規律上看,6~8月份柯街實蠅類群Shannon多樣性指數、Simpson指數和均勻度均最低,主要是由于柯街實蠅優勢種的優勢地位明顯。在6~8月份實蠅個體數量大幅增加,而其中增長最多的是優勢種數量,由于優勢物種突出,物種分布不均勻,因而群落生態優勢度高,多樣性和均勻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