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農業
遼寧省近百年來工業發展引發的一系列資源環境問題,已對生態環境安全構成了巨大壓力。如何推進林業建設,在確保環境良好、生態安全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林業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為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建設和諧遼寧服務,成為擺在林業工作者面前的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遼寧省委、省政府對全省林業高度重視,指出要堅持生態立省,把林業放在生態建設的首位,充分發揮林業在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作用,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拉開了遼寧走現代林業發展之路的序幕[1]。
1現代林業理論
較早現代林業的定義是指在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上,用現代技術裝備和現代工藝方法生產以及用現代科學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續發展的林業[2]。現代林業的內涵是: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手段,以全社會力量為依托,進而實現經濟社會繁榮和環境生態平衡相協調這一目標。現代林業的內涵將現代的林業作用、時代環境及人類發展要求與現代先進技術、現代林業生產相結合,以生態林業理論為基礎,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充分發揮林業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創造有利的空間。現代林業是全球性林業、社會性林業、生態林業。其理論基礎是生態林業和可持續發展理論[3]。
1.1現代林業的基本特征
現代林業的基本特征:具有時代特征;與現代技術相融合;面向未來的多樣性發展;既要滿足當代需求,又要滿足后代需求。
1.2現代林業發展的總體要求
用現發表展理念引領林業;用多目標經營發展林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提升林業;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林業;用現代信息手段管理林業;用現代市場機制發展林業;用現代法律制度保障林業;用擴大對外開放拓展林業,用培育新型務林人推進林業;努力提高林業科學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林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提高林業發展的質量、素質和效益。
1.3現代林業的目標
現代林業建設的目標是,構建三大體系:①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通過培育和發展森林資源,保護和建設森林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在農田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循環發展中,充分發揮林業的基礎性作用,努力構建布局科學、結構合理、功能協調、效益顯著的林業生態體系;②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切實加強第一產業,全面提升第二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不斷培育新的增長點,積極轉變增長方式,努力構建門類齊全、優質高效、競爭有序、充滿活力的林業產業體系;③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普及生態知識,宣傳生態典型,增強生態意識,繁榮生態文化,樹立生態道德,弘揚生態文明,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努力構建主題突出、內容豐富、貼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的生態文化體系。
2遼寧省林業現狀
進入21世紀以來,遼寧省林業始終保持快速發展。森林資源穩步增長,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林業產業得到恢復和發展。全省林地面積697.1萬hm2,有林地面積555萬hm2,活立木蓄積2.85億m3,森林覆蓋率38.2%。2010年全省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價值3723億元,實現有林地面積迅速增加,林分質量不斷提高,三大效益同步增長的目標。但與林業發達地區相比,遼寧林業生產力發展水平仍較低,森林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少。
2.1遼寧省林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①森林資源總量不足,布局不合理。全省有林地面積555萬hm2,森林覆蓋率38.2%,居全國第10位;林分面積僅為322.6萬hm2,占國土面積的22.1%,居全國第15位,尚有111.2萬hm2荒山荒地亟待綠化。森林資源分布不均。遼東地區森林面積和蓄積分別達到全省總量的50%和75%,而遼西森林面積和蓄積僅為全省的15.5%和12.2%。森林資源結構不合理,樹種單一,油松、落葉松、楊樹、刺槐占全省人工林總面積、總蓄積的88%、94%。②森林經營工作比較薄弱,森林整體質量不高。受歷史因素的長期影響,不重視森林經營,嚴重影響森林整體質量的提高,低產、低效林分30%以上。隨著近年來全省人工林的快速發展,中幼齡林撫育和人工純林改造任務越來越艱巨。③林產品供需矛盾加劇,林業產業結構仍需調整。由于森林資源總量不足,連續調減木材采伐限額,木材供需矛盾日益加劇,目前每年木材消耗缺口達50%以上。林業產業、產品結構應進一步加快調整,二、三產業發育遲緩,初級產品比例較大;森林旅游、食品和藥材等新興產業發展滯后;林業產業發展的宏觀調控和社會化服務比較薄弱,特別是森林資源評估等社會中介組織發育滯后,嚴重阻礙木材培育業產業鏈的進一步發展。④林業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比較薄弱。多年來,各級政府對林業基礎設施投入仍然不夠,林業科技推廣、資源監測和林業種苗設施建設不能適應現代林業發展的要求,科技、信息等服務手段仍處在較低的發展水平;林業有害生物長效控災體系有待進一步改善,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任重道遠。⑤制約林業發展的體制性障礙還沒有根本消除。由于遼寧林業發展仍處在整體轉型時期,林業改革沒有達到預期效益,依然存在過多使用行政手段的問題;國有林場改革緩慢、適應分類經營原則的資源管理體制不健全、林業產權制度改革效益不顯著等,造成林地使用權和森林、林木所有權難以按照發展市場經濟的要求合理流轉,制約林業的進一步發展。
2.2面臨形勢及對現代林業的需求
目前遼寧林業生態建設正處于“治理與破壞相持的關鍵階段”,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比,特別是與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戰略的要求相比,林業建設還有很大的差距,必須加快全省林業跨越式發展步伐,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林業不斷增長的多樣化需求。①發展現代林業是生態建設的迫切需要。水土流失嚴重、土地沙化加劇、野生動植物減少、自然災害發生頻繁等,已經制約全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林業在生態建設中的主體地位,進一步扭轉生態惡化的趨勢,增加森林資源總量,提高森林資源質量,是遼寧林業今后相當長時期內的重要歷史任務。②發展現代林業是區域協調發展的迫切需要。為實現全省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實施林業建設的分區發展戰略,重點突出遼西北地區生態建設、遼東地區生態保護建設、遼中南地區防護林體系建設,特別要加強遼西北地區生態治理為主的重點工程建設,盡快取得突破性進展,以區域林業的協調發展促進全省林業的跨越式發展,服務于全省區域的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③經濟建設快速發展對林產品的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十一五”期間全省經濟快速增長,對木材和林產品的需求明顯增加,特別是隨著城鄉居民消費層次和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對林業的需求已呈現明顯的多樣化趨勢。遼寧林業在突出生態建設的同時,大力發展人工用材林,優化林產品結構,增加木材及林產品的有效供給,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人居生態、森林休閑和綠色產品等各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