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策劃書
為加快新農村信息化進程,推動現代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三農”特別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根據省科技廳《關于申報新農村信息化科技示范縣(區)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服務“三農”為出發點,利用現代網絡和信息技術,突出服務下延和現有信息資源整合共用,構建服務結點延伸到村(居)組及生產大戶的農村科技信息綜合服務體系,實現農戶生產與市場有效對接,為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注入新活力。
二、主要目標
年建立10個村(居)級信息服務站,并對信息站所在村(居)的農民進行互聯網應用技術培訓,促使農民具備利用網絡獲取各類信息和對外宣傳特色產品、特色資源的能力;引導一批經營大戶、科技示范戶和農村專業合作社開展網上營銷;示范開展電子政務延伸到村(居),努力實現農村政務信息化;力爭全區新農村信息化工作處于全省先進行列。
三、主要任務
㈠建立10個村(居)級綜合信息服務站。以農家書屋或文化活動室為載體,配備1—2臺電腦、1臺星火科技觸摸屏自助終端、1個室外信息顯示屏及其它設備,并接入互聯網。具體為:鎮芳村、村、社區,橋鎮新洪村,鎮水東村,鄉三合村,鎮莊里村,村、食用菌專業合作社。
㈡引導一批種養大戶和農村專業合作社開展網上營銷。對一批科技意識強、影響力大且具備上網條件的種養大戶、合作社成員和農民經紀人進行分類指導,引導帶動其積極開展網上營銷。
㈢建立農村信息中心和網絡平臺。以省農網平臺為基礎,結合我區實際,整合現有互聯網絡資源,建立全區統一的信息平臺,實現鄉(鎮)、村(居)互聯互通。提供政策性農業保險、農村醫保、養老保險、涉農補貼補助等惠農政策、全程服務代理、農村電子政務、勞動就業、農產品網上買賣、醫療衛生、文化共享、農業種養信息查詢發布等服務。以手機短信、星火科技12396呼叫服務、有線電視等手段為補充,逐步建立及時高效的農村信息綜合服務體系。
㈣建立健全“三農”資源數據庫。將與“三農”有關的政策法規以及涉及農民生產經營、醫療、保險、教育、勞動就業和文化娛樂等方面數據進行整合并開發成應用數據庫,便于農民查詢和政府指導、管理。
㈤組建區、鄉(鎮)、村(居)三級信息員隊伍。區、鄉(鎮)、村(居)三級信息員隊伍具體負責信息采集、發布和平臺維護工作。村(居)綜合信息服務站信息員以村(居)干部兼職為主,結合組織部門下派干部、大學生村官實際,因地制宜確定。
㈥建立在線咨詢專家庫。遴選、聘請區內外技術專家,建立在線咨詢專家庫,采用文字和語音視頻交互、熱線交流等方式提供咨詢服務。
㈦開展網絡技術培訓。通過集中授課、互幫互學、定點幫學等形式,開展農民上網培訓,使青壯年農民學會使用網絡搜索、查詢和發布信息。
四、保障措施
㈠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分管副區長任組長,區委辦、政府辦、經信委、農委、財政局、人社局、科技局、林業局、水利局、衛生局、教育局、民政局、氣象局、農機局和相關鄉鎮政府及電信運營商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區新農村信息化科技示范區建設領導組”。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區科技局),劉先英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新農村信息化科技示范區建設日常工作。有關鄉鎮政府要相應成立具體工作小組,并明確專人負責。
㈡落實保障經費。區財政安排新農村信息化科技示范區建設專項資金,并將科技三項經費向新農村信息化科技示范區建設傾斜;有關鄉鎮、村(居)安排一定資金用于當地新農村信息化建設;積極爭取省、市相關部門對我區新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支持;引導、鼓勵社會資金參與新農村信息化建設。
㈢健全工作機制。建立村(居)級新農村信息綜合服務站管理制度,強化對村(居)信息服務站的管理和維護,確保農民用得上、村里管得好。建立考核督查機制,將新農村信息化建設工作納入對相關鄉鎮的年度考核,對工作不力、信息化工作開展成效不明顯的鄉鎮,區政府將予以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