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圖書檔案
摘 要:圖書館學科的屬性是多元的:服務性、公益性是圖書館學的本質屬性;綜合性、邊緣性是圖書館學的基本屬性;工具性、應用性是圖書館學的重要屬性。
關鍵詞:圖書館學;屬性;研究
圖書館學是研究圖書館實踐過程中諸種現象、基本原理及其規律的一門科學。它的建立和發展是以圖書館長期實踐為主要研究對象,因此它具有圖書館實體固有的基本屬性。圖書館學理論的建立和發展又借鑒了許多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因此它又具有某些相關學科彼此緣接的特點。我們正確認識圖書館學科的基本屬性,又是構成人們圖書館學的性質觀。我們廓清和明確圖書館學科的基本屬性,對遵循和堅持圖書館學理論研究的正確方向,構建和完善圖書館學的理論體系,揭示和遵循圖書館實踐的客觀規律,對指導和評估圖書館工作和效益都有著積極重要的意義。
一、圖書館學是一門具有服務性的公益學科
從圖書館學科的宗旨而言,圖書館學是一門服務性較強的公益學科。其學科的服務性、公益性是圖書館學的本質屬性,是區別于其他學科的顯著標志。這是決定本學科生存與發展的根本方向的問題,是構成圖書館學理論研究中的一個首要問題。
1.服務是一種理論。“以人為本”是服務理念的核心,是對服務理念科學內涵最高度的概括。它集中體現了圖書館建立之初衷,發展之根本。它是圖書館生存與發展的生命。它集中回答了為什么辦館,為誰辦館的根本方向,是辦館的宗旨,是構成本學科的本質特征。服務理念的價值不僅在于理論上概括和詮釋本學科的宗旨,更重要的還在于為圖書館學理論研究和圖書館工作實踐規定了發展方向,在其理論研究和實踐發展中起著導向作用。圖書館從誕生以來,就是藏貯交流文獻資源為社會公眾服務做立館興業之本。這一點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仍然是本學科的本質特征。如果我們無視這一點,圖書館學科的理論研究就會迷失方向,本學科的本質屬性就會發生異變,其學科的理論原則也將失去研究和存在的價值。
“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不僅包括為誰服務的問題,也包括依靠誰服務的問題。不僅包括服務客體的讀者,也包括提供服務主體的工作者。圖書館廣大工作者是圖書館事業興旺發達最積極最活躍的人力資源,是立館興業依靠的中堅力量。他們是圖書館一切服務措施的忠誠實踐者,是圖書館一切服務活動內容改革創新的開拓者。他們的職業品格,敬業精神,業務素質,能力結構,對圖書館服務措施的組織,服務領域的拓展,服務質量的提高,開創服務新局面,與時俱進,起著決定性作用。按現代《人才學》的啟示,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強化服務意識,這是堅持辦館興業的方向問題,實施方略的原則問題,對此決不可以掉以輕心。
2.公益性是由圖書館公益事業的屬性決定的,也是構也圖書館學科本質特征的基本要素。公益者,公共利益也。“讀者至上”、“讀者第一”實質是讀者權益第一。我們這里所說的讀者利益不是讀者對物質利益的索取,而是指文獻資源的共享,只能界定在讀者自由地獲取文獻資源的期望值得到極大的滿足。我們這里所說的讀者權益不能隨意擴大,只能界定在讀者平等的獲取文獻資源的個人價值得到充分的保障。因此,圖書館學科的公益性,歸根結底是保證滿足廣大讀者對文獻資源的需求。向讀者提供方便、快捷、及時、高效的知識信息的服務,解決讀者在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促進社會政治、經濟、科學和文化的持續發展。這是圖書館工作要實現的最佳效益,是圖書館事業追求的終極目標,也是實現圖書館為讀者服務,為讀者更好服務的根本方向。
圖書館不同于一般性的服務業。它是文獻信息的中心,是平等無償的向社會所有公眾提供信息服務的公益機構。關于這一點聯合國教科文組與國際圖書協會于1994年聯合制定的《公共圖書館宣言》中早已明確聲明:“公共圖書館應不分年齡、種族、性別、宗教、國籍、語言和社會地位,向所有的人提供平等的服務”,保證所有人不受限制地獲取信息資源。這是世界各國公共圖書館公益性服務的基本準則。由此可見,平等無償地為讀者提供信息服務是構成圖書館學科公益性內涵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圖書館學科的本質屬性之一。
服務性和公益性都是構成圖書館學科的本質屬性。服務性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公益性的核心是“讀者至上”。前者是側重強調服務的理念問題,后者側重強調服務的效益問題。前者是解決為誰服務的方向問題,后者是解決怎么理好服務的方略問題。二者在學科本質屬性中是相融的,是相互作用的統一體,都是構成圖書館學科的本質特征。
二、圖書館是一門具有綜合性的邊緣學科
從圖書館學科的構建而言,圖書館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邊緣學科。其學科的綜合性,邊緣性是圖書館學表現出來的兩個最鮮明的基本屬性。這是由圖書館學產生的特定的實踐和特定的理論決定的。
1.綜合性是圖書館特定實踐的復雜性的反映。圖書館的一切基本原理都源于它賴以生存的圖書館實踐。無論追溯到它遙遠的歷史,還是審視它壯麗的今天。圖書館學的一切基本原理的誕生、建立和發展,無不是以圖書館特定的實踐為基礎,無不是以圖書館實踐過程中諸種現象為唯一的研究對象,無不是對圖書館的各個子系統、各個組成部分的實踐經驗,不斷總結、不斷概括,進行理性回答和說明的結果。從圖書館實踐自身而言,它就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綜合體。它是由文獻搜集、藏貯、組織、交流、開發和利用等環節,次第組合的系統工程。圖書館學就要從這些環節,這些子系統進行綜合系統地研究,對圖書館學科的研究對象、學科性質、目的任務、理性原則、客觀規律、社會功能、研究方法等都要做出科學的解釋和理性的說明。從圖書館的發展前景來看,它又是薈萃信息技術、網絡技術、電子技術、數字技術以及現代通訊技術于一身的復合體。對文獻藏貯的數字化,信息傳遞的網絡化,資源開發的智能化,方便、快捷、高效地信息連接、加工和利用,極大滿足讀者對海量信息的需求,提高信息資源共享的程度,發揮著淋漓盡致的作用。人們對圖書館的觀念,不再拘泥于傳統圖書館的模式,已向數字圖書館、虛擬圖書館的方向轉變。館際聯網、區域合作、國際接軌、全球資源共享,早已突破時空的界限,人們面對圖書館實踐發展的新形勢、新領域、新特點,理論研究工作就要與時俱進,站在科學發展的前沿,及時總結新經驗,提出新理論,開創理論研究的新局面。這就決定了圖書館學更有廣泛性、時代性和綜合性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