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基礎教育
摘 要:當前我國農村中學教育仍存在許多問題有待于解決,為了促進農村中學教育進一步發展,以提高農村中學教育質量,必須從經費投入、師資力量、學生思想、課程教材等方面采取措施進行綜合改革。
關鍵詞:農村中學教育;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教學取得了顯著成績,特別是農村的教育也有突飛猛進的發展。但農村的教育和城市比較顯示不足,解決制約農村教育的發展的問題迫在眉睫。筆者就部分問題的解決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
一、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
由于教育經費的不足,嚴重制約著農村中學的辦學條件,也影響了農村中學的教育質量。為了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各級政府應積極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切實抓好“兩免一補”和貧困生救助工作,真正讓每個貧困生都享受到均等的教育機會。同時,政府應積極籌措資金,改造危舊校舍,添置圖書,體育藝術器材和實驗儀器等硬件設備,改善農村中學的辦學條件。
二、優化合理結構,提高教師隊伍素質
在農村基礎教育這樣一個系統內,作為重要一環的教師隊伍成了最薄弱的環節,和農村基礎教育系統脫節了,給農村基礎教育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解決農村中學教師隊伍中存在的問題,建構優化、合理的農村教師隊伍就成了提高農村教育質量的當務之急。
具體從以下四點著手:
1.進一步加強農村教師的管理
首先,教育主管部門應充分發揮編制管理的調節平衡作用,建立合理的教師流動制度,實現教師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教師的合理流動,特別是向農村學校的流動。其次,建立合理的城鎮與農村教師交流機制。可借鑒公務員掛職鍛煉的辦法,從城鎮中學選派優秀骨干教師到農村中學去掛職,從農村教師中選拔骨干教師到城鎮學校擔任教學任務,從制度上解決農村合格師資緊缺的問題。最后,對長期在農村中學任教的,工作業績突出的青年教師,在晉級時可作破格處理,以充分調動廣大農村教師的積極性。
2.提高農村學校的教師待遇。
可在住房、工資等方面適當予以扶持和傾斜。
3.加強農村教師新課程的培訓
引進新的教師培訓觀念,開展多種途徑和多種形式的師資培訓。對于農村中學教師要讓他們在假期集中進行專業化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以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更新與完善專業知識結構,對于上了年紀的教師,要求他們補修專業知識,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論知識,使他們的教育觀念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4.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
加強對農村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增強農村教師的事業心、責任感是提高當前學校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也是加快構建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新形勢下加強農村學生的思想轉變
農村中學生是農村中學教育的對象,轉變其思想,使他們能抵制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使其精神不受錯誤思想的侵蝕。另外,農村中學生大多淳樸、好學、能吃苦。鑒于此應鼓勵他們,培養他們的愛國樂學精神,營造有利于學生求知的氛圍。我們應該從轉變學生及家長的觀念入手,深化農村教育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
四、農村學生的教育課程要結合當地實際
課程作為教書育人的主要載體,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的質量和規格。從一定意義上說,要轉變農村教育城市化的取向,關鍵在于加強農村教育的課程和教材建設。農村教育的課程開發與材料問題既是困擾農村教育健康發展的難點,也是農村基礎教育與農村職業教育結合的難點。為此農村課程改革要做到:
1.調整考試內容及權重。農村中學考試內容需要打破傳統封閉的學科知識體系,加大知識應用、跨學科的綜合能力考查,適當增加對于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考察。
2.改善課程管理。當前我國農村中學在辦學條件、師資水平、生源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對于不同的學校,課程改革不妨分類管理,避免一刀切。對于教育教學薄弱的山區地區、學校,需要在人力、財力等方面予以適當的扶持。
3.完善課程評價體系。課程改革的順利推進必需與完善的評價體系相配套,這就要求課程評價為學校課程改革松綁。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新聞輿論需要為課程改革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逐步把學校從“升學率”這唯一標準中“松綁”出來,在加強監督、指導的前提下,政府需要賦予學校合理的課程自主權,適當給予學校課程改革“失敗”的機會。為學校創造性地實施國家課程、因地制宜地開發農村學校課程提供寬松的環境。
總之,我國的農村中學教育存在許多問題,它的解決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工作,需要社會各方面的積極配合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