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相關
摘 要: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已經是一個不容忽略的問題,他對兒童的成長產生很大的影響,通過對農村留守兒童現狀的了解,發現了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心理、性格、道德行為以及人身安全等方面存在著問題,又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解決措施。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孩子對父母的依戀是任何人也替代不了的,父母應該努力為孩子營造近似完整結構家庭的心理氛圍和教育環境,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目前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相對最優方式和最現實手段。
關鍵詞:父母;留守兒童;家庭教育
農村經濟條件落后,使得現在許多家長外出打工,這些外出打工人口中,由于沒有能力和條件將年幼的子女安置在其所在的城市,只能將孩子留在家中,由父母一方照顧,或將子女托付給老人或者親人朋友照顧,這樣便成了留守兒童。“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經商或學習,而將孩子寄流家鄉,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戚來承擔監護教育的兒童。[1] 據調查統計,當前我國有2000萬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已成為中國的教育不得不正視的一種新現象,也是我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建設和諧社會所不得不面臨的一個實際問題。
一、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現狀
(一)生活環境
父母進城打工后,忽略了自己作為家庭教育主體的角色,取而代之的是隔代撫養、教養。留守兒童一方面要承受家庭貧困的困擾,另一方面由于留守兒童與監護人的特殊關系,使監護人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走向了放任自流和嬌寵溺愛兩個極端,加之部分家長不重視子女的教育,從而使留守兒童的教育出現了種種問題。所謂的家庭教育幾乎一片空白,這些因素嚴重影響了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
(二)學習狀況
大多數學習狀況一般。由于臨時監護人文化水平不高,沒有能力輔導孩子的學習,導致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得不到提高,大多數留守兒童在學習上自覺性差,紀律不強,學校不守紀律、調皮搗蛋的孩子中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2]他們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主動學習,學習成績較差,得不到學校和教師的重視,加之兒童本身自控能力較差,無法抵制現代社會中的不良現象厭學、逃學甚至輟學的現象時有發生。
(三)思想道德、行為意識,安全保護意識
留守兒童正處于人格形成的關鍵期,特別需要長輩尤其是父母的關愛和引導。但父母卻離開他們,對他們的錯誤行為無法及時糾正,隔代監護人的管教并不奏效,再加上年幼兒童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久而久之,留守兒童身上就會出現一些失范行為,容易養成不良的道德感念和行為觀念。例如:撒謊欺騙,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父母不在身邊,沒有直接的關愛和呵護,很有可能成為不法分子的侵害對象。近年來,留守兒童被拐賣或傷害的案例呈上升趨勢,這些孩子的人身權益和身心健康受到了嚴重的危害。
(四) 心理發展狀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性格孤僻、冷漠
(2)脾氣暴躁,動易怒
(3)內心封閉,情緒低落,缺乏愛心和主動交流
(4)生活自理能力差
(5)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
(6)缺乏道德感和抗誘惑能力,有撒謊欺騙行為
二、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留守兒童的隔代教養
隔代教育,年齡差距大,知識能力有限,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現問題他們不會分析原因,也不愿意與幼兒園配合,要不就是訓斥一頓,要不就是袒護,最缺乏的是科學的教育方法,平時對孩子要么溺愛嬌慣,要么粗暴、冷漠、放任自流。彼此間很難有真正的溝通,形成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的盲區,導致留守兒童出現許多問題。
(二)家庭教育的環境較差。代理監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不夠關心,導致學習成績下降。由于父母長期外出打工,孩子的學習缺乏自覺性、主動性。在生活、學習中往往缺乏熱情和愛心,逆反心理重,缺少進取心、上進心。
(三)道德行為、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差
留守兒童缺少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導致孩子道德行為出現問題。留守兒童自身沒有足夠的自我保護能力,更缺乏防范意識,容易受到侵害。父母不能時常陪在孩子身邊,臨時監護人往往職責不明,忽視了孩子的各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安全問題和自我保護意識的教育。
(四)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親情撫慰,導致留守兒童心理偏差。
一些家長為了能讓孩子早日脫離貧困落后的農村,把孩子留給祖父母,夫妻雙方外出打工,誤認為只要給孩子充足的錢,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愛。他們認為父母外出掙錢,讓孩子吃好穿好,由祖父母照顧,就是幸福的。因而,忽視了父母的教育責任,忽視了孩子的精神需求。這種情感欠缺嚴重影響了孩子與別人的社會交往,導致孩子缺乏對世界的安全感和責任感,出現了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
三、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對策
(一)更新觀念,提高水平
家庭教育是伴隨人一生的終身教育,與生俱來的天然性、親子溝通的感情性,潛移默化的滲透性,決定了在人的成長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兒童能夠健康成長的重要基礎。針對留守兒童目前暴露出的問題,對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應進行普及性教育,以便及時避免隔代教養出現的弊端,讓他們了解出現的生存危機和道德行為的不良問題,了解學前兒童教育的基本內容、教育規律、方法,了解學前兒童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重要性,了解自己監護的任務和責任。
(二)重視凈化周圍環境的影響加強安
環境是指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父母或監護人要給留守兒童一個溫暖舒適的家庭環境,家庭成員的關系和睦,創造積極向上的生活氛圍,讓留守兒童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情緒情感,留守兒童感覺到大家對他的關心、愛護,擺脫缺失父愛母愛帶給他的孤單。監護人提供更多的機會和留守兒童進行交流,注意培養留守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學會關心別人、尊重別人。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強社會環境的監管,嚴格各種宣傳媒體的輿論導向,引導留守兒童增強社會環境的適應性,對不良環境誘惑的分辨力和抵抗力,使他們的成長有一個良好的大環境。
请填写信息,出书/专利/国内外/中英文/全学科期刊推荐与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