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體育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湖北省的25所高校的體育生態化現象與體育生態環境。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查閱相關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文獻資料,并結合研究成果,進行一定的歸納和分析。
1.2.2問卷調查及觀察訪談法
共發放學生問卷500份,有效回收率為94.6%。發放學校管理者問卷25份,回收有效問卷率100%。對部分高校進行實地觀察,和學生及學校管理者進行訪談,了解學校體育生態現狀。
1.2.3數理統計法
對收集的數據進行Excel2003統計整理,作為該研究的依據。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湖北省高校體育教學的內外環境
2.1.1湖北省學校體育教學的外部環境
體育教學的環境包括外部環境與內部環境。外部環境是客觀因素即自然環境,比如氣候因素:溫度、濕度、陽光、降水等。在我們的調查中有65%的調查對象會因為天氣原因而放棄或中止體育活動。學校體育教學的外部環境主要指學校體育場地、設備等的設立是否充分考慮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和合理利用,以及學生在日常學習、體育活動中是否愛護學校場地設施和規范自己的行為不讓環境受到污染。通過調查,一些高校的體育場地建設不合理,導致學生與教師根本就無法在運動場地上進行正常的運動與教學,如運動場上亂扔垃圾、吸煙,行人、自行車隨意出入教學、運動場區等。
2.1.2湖北省學校體育教學的內部環境如果說外部環境是客觀因素,內部環境可以相對稱之為主觀因素。學校體育教學的內部環境由體育教育者和學生組成,兩者之間的關系是學校體育內部環境的主要內容。從調查中我們發現,湖北省高校體育教師的學歷情況是專科學歷占14%,本科學歷占65%,碩士學歷占16%,博士學歷占5%。學校體育教學的內部環境還包括學校體育的作風,具體體現在學風、管理作風等方面。這些作風一旦形成,就會作為一種客觀存在,對師生的態度、價值、日常行為等各方面發生重要的作用。
2.2湖北省高校體育的物資環境
2.2.1湖北省高校體育館的建設情況及健身房的配備情況
調查得出,僅有36%的高校有體育館建筑。無體育館的高校在舉行特殊性質的體育比賽時要借助校外的體育館,這不僅導致很多的不便,還存在一些安全隱患,不利于學校體育的發展。
在建設房的配備上有85.6%的女生會選擇在跳操健身區進行形體鍛煉,66.3%的男生喜歡在器械房進行肌肉鍛煉。在滿意度上,只有12.8%的調查對象對學校健身房配備非常滿意。
2.2.2湖北省高校田徑場的調查情況
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配備目錄》中明確規定:在校學生數(含研究生)在1萬人及以下規模的高校必須配備至少要有400M標準塑膠田徑場一塊。但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湖北省并不是所有高校都達到這一標準,見表1。田徑場專門的看臺只有17.89%的學校有。跑道內的足球場20%為天然草坪,35%為人造草坪,45%為土場地。
2.2.3湖北省高校籃、排、網、羽、乒場地現狀的調查
籃球運動是很受高校男學生喜愛的一項運動,是課余活動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對抗性小,且運動量適中,如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是大學生在課余活動與早鍛煉的熱門運動項目。但從場地條件來看,生態型的場地結構并不多。2.3湖北省高校學校體育的生態化現狀
2.3.1學校體育課程的生態化
根據調查,湖北省高校體育課程生態化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大多數高校的體育課程都很單一,學生沒有主動權,不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對體育課程進行選擇,上課的內容還是比較傳統的課程,沒有將新興項目或娛樂項目、特色項目引入課堂,使一些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從而失去對體育課的興趣。
2.3.2學校體育手段的生態化
從湖北省高校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在課堂上使用生態型體育器材的還很少,由于學生較多,而生態型器材的經費又很高目前還無法滿足。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方法和手段并與學生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湖北省各高校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仍然有很多因素制約著學校體育手段生態化的發展。在調查中得知,如經費的不足與學校領導的不夠重視都是制約湖北省高校體育手段生態化的主要因素。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3.1.1湖北省高校體育物資環境的情況
體育場館的建設仍嚴重滯后于教學大樓、圖書館等的建設,有部分學校還沒有標準的400米田徑場。
籃球場、足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網球場等場地建設有的是場地面積不夠,有的場地是室外場地而在天氣變化時無法進行,防礙課堂教學和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相比而言,湖北省高校的健身房是較受學生歡迎的,室內設置也不錯,但就是存在活動空間小,體育器材不夠用等原因。
3.1.2湖北省高校體育生態化和手段化的情況
近年來學校連續多年的擴招,在校學生的不斷增多導致生均場地也隨之減少,運動器械自然滿足不了大多數學生的需要。同時,學校體育課程的開發嚴重不足,沒有很好的將當地體育文化融入到體育教學之中,雖然有教學改革,但均停留在表面,沒有更加深入的研究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