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等教育
從汶川、玉樹的地震到舟曲的泥石流以及上海大火案、新疆校園的踩踏事件,一次次不可預知的災害使眾多的生命傷亡慘重。當災害突如其來時,在救援人員沒有到來之前如何使自身適應災害發生時的環境,如何最大限度的爭取時間生存下去便顯得尤為重要。面對眾多未知的災害,作為培養學生走向社會和適應社會的高校,理應在此方面對學生有所教育,從而使學生在災害發生時能夠保全自己和避免悲劇的發生。此外,現代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來自工作和生活上的壓力也越來越多,如何使學生適應社會和更好的生存下去,也同樣是擺在高等教育面前的突出問題之一。針對高校在生存教育方面的現狀并結合高校體育的特點,本文提出高校以體育為載體開展生存教育,旨在為實現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生存意識,以及幫助學生樹立起科學的生存價值觀。
1生存教育的內涵及包含的內容
1.1生存教育的提出和內涵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發布報告《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與明天》。該報告認為,社會充滿挑戰,傳統的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教育內容、教育目的不能很好適應未來社會的要求、科技發展的挑戰、社會公害的威脅,這就要求教育以學會生存為重點,國家要把教育當作一個長期的發展的工作來看待。[1]
通過各種對生存教育的分析得出:生存教育就是指對受教育者的生存意識、生存知識、生存能力、生存價值等方面進行的教育,以保證受教育者不僅在學習、生活中,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做到“五自”,即自尊、自知、自制、自治、自修。同時在險峻的環境下也能生存和發展,成為生存好、發展好的個體。[2]
1.2生存教育包括的內容
生存教育包括社會生存能力和自然生存能力兩個方面。社會生存能力是指人通過對社會環境的認識,體驗而培養出相適應的各種綜合能力。[3]
社會生存能力包括:應對突發事件或危險、應對工作或學習壓力以及應對社會活動及競爭三個方面的能力。自然生存能力這里主要指野外生存能力。自然生存能力包括:應對野外復雜環境、應對野外突發事件或危險以及野外急救和求救三個方面的能力。
1.3高校開展生存教育的作用
高校作為學生走向社會前的過渡階段,開展生存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變學生被動地適應社會,為主動適應社會。使學生學會在獨自情況下生存,培養獨立精神和自理能力;學會在壓力下生存,培養進取精神和創新能力;學會在集體中生存,培養團結精神和協作能力;學會在逆境中生存,培養堅強意志和抗挫折能力;學會在緊急狀況下生存,培養冷靜精神和自我保護能力;學會在復雜陌生的自然環境中生存,培養自救和急救的能力。
2生存教育與體育的關系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教育:財富蘊藏在其中》的報告中提出教育的四個支柱,即學會認識、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我們的體育教育就是為生存打基礎的教育,學校體育不僅要教授學生體育理論知識和技能,還要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4]
體育作為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使學生其他方面得到充分發展的重要保證。而生存教育就是要發掘人的各種潛能,增強人的生存能力??梢?,生存教育與體育存在著一定的關聯性。首先,從體育課程的性質看,它是寓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與身體活動有機結合的教育過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徑。其次,從體育教育的目的看,體育教育是以促進學生健康為第一要素,是為人類身心健康與人的發展服務的,是使學生更好的生存下去的一種教育。再次,從體育教育的內容看,它滲透著人類生存與發展需要的各種生存技能的內容。[5]
3我國高校開設生存教育課程的現狀
在國外,對于學生生存教育的培養很受重視。在澳大利亞,體育學院開設生存教育課程;在美國、日本都很重視學生生存教育的培養。然而在我國,現狀卻不容樂觀。據馮亞、季瀏等人的研究表明:在課程設置方面,我國生存教育目前處于起步階段,它僅僅是將野外生存一個方面以選修課的形式設置,學生在開學初同其他選修課的程序一樣按自己的興趣來選這門課。
它的教學進度也是按16周32個課時來安排的,其中16個課時在校內進行日常訓練,另外16個課時則放在假期中到戶外進行“實地演練”。[6]另據調查顯示,在我國普通高校中開設野外生存選修課程的高校也不多,能夠通盤考慮寓生存教育于體育中的高校則少之又少。
4高校以體育為載體開展生存教育的優勢
4.1體育課在人數和課時上利于生存教育的開展
體育課在高校中作為一門必選課,無疑在幫助學生提高體質,增強體能方面具有著不能替代的作用。
同時,體育課在人數上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學習,在課時上每學期均開設16周左右,在整個四年的高校課程中開設兩年。這就使得體育課在生存教育的開展上相對其它課程具有著明顯的優勢:不僅在人數上保證每個學生都必須學習,而且在課時上可以保證學生能夠系統的接受生存教育方面的指導。
4.2體育課在形式上利于生存教育的開展
高校體育課在形式上不僅開設室外的實踐課,同時在學期末教師均會對學生講授以健康為主要內容的理論課。這種將室外實踐課與室內理論課相結合的教學形式極大的利于生存教育的開展。一方面,教師在室外的實踐課中可通過所傳授的教學內容輔助增強學生在生存方面的體質、機能、技能等;另一方面,在室內課的講授過程中又可對學生進行適應社會壓力、競爭和面對突發事件等生存技能所需的理論內容。這種充分利用體育課的教學形式將生存教育融入其中的方法,既提高了體育課對學生傳授內容的廣度,又滿足了學生對生存教育的需求,可謂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