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生態(tài)建設論文
隨著我國城鄉(xiāng)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的迅速發(fā)展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居住、工作、休閑的空間環(huán)境要求越來越高,綠化配置的形式也從以前的喬木、灌木及草坪的簡單層次向更豐富的植物層次上發(fā)展。為了豐富植物配置層次及增加景觀效果,應用地被植物的品種越來越多,種植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布局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地被植物已被廣泛地應用于環(huán)境的綠化和美化。
1地被植物的概念
地被植物是指株叢緊密、低矮,用以覆蓋園林地面以免地表裸露、防止雜草孳生的植物。除草本外,木本植物中的矮小叢木、匍匐性或半蔓性的灌木以及藤本,均能作園林地被植物用。地被植物對地面起著很好的保護及裝飾作用,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及良好的生態(tài)效果。地被植物可分為灌木類地被植物、草本地被植物、攀援地被植物。
2地被植物的特點
應用地被植物,一是為了覆蓋地表,使野草失去競爭能力;二是為園林綠化增添美感,使之更具有生機和吸引力。因此,良好的地被植物應具有以下特性:①耐旱性,如景天屬、衛(wèi)矛屬等就是周年不澆水也不至于死亡。如哈爾濱市群力新區(qū)第五大道分車帶栽植八寶景天、費菜,具有良好的抗旱性,方便管理。②耐蔭性,耐蔭的地被植物可解決樹下地面覆蓋問題,并提高生態(tài)效益。如玉簪、萎陵菜、連錢草等都可以在樹下栽植,在北方常用玉簪做林下地被。③常綠性,常綠或半常綠的植物,綠色期長,可改變北方冬天綠地的蕭條景觀。如在北方地區(qū)可用偃柏、砂地柏等做地被,冬季綠色枝葉與白雪相映襯,更有一番韻味。④多彩性,多彩性地被植物大多數能觀花、觀果,葉子的色彩也更豐富。如費菜即可良好的覆蓋地面,秋天葉子也變紅;金雞菊、松果菊等可觀花,花色豐富多彩。⑤抗病蟲害,地被植物本身病蟲害少,也較好防治,節(jié)省園林綠化成本。⑥綠地率高,地被植物大多數枝葉細密,可增加綠地的綠量,提高綠地的生態(tài)效益。⑦養(yǎng)護管理粗放,地被植物一般不用修剪或少修剪,減少了人工養(yǎng)護的精力,節(jié)省綠化成本。
3地被植物在園林中的作用
3.1凈化空氣,滯留塵埃,改善環(huán)境。由于地被植物枝葉細密,葉片上又有很多絨毛,能吸附大量浮塵和粉塵,并且可吸收空氣中的有毒氣體,從而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如萱草、矮牽牛、金魚草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氯氣等有毒氣體;繡線菊、錦雞兒等可不斷分泌殺菌素,有效殺死空氣中的細菌。另外地被植物在美化環(huán)境、增加空氣濕度、減少地面輻射熱等方面有良好的作用。
3.2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地被植物覆蓋地面后,其龐大而密集的根系層可蓄積水份,并能有效截留下滲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質,使水源得到凈化。駁岸、坡地等地栽植地被植物可以防止雨水沖刷,減少水土流失。
3.3增加植物層次、豐富園林景觀。由于地被植物具有獨特的株型、葉型和葉色的季相變化,植株相對較低矮、耐修剪、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大面積的應用在綠地里,利用其富于變化的葉色與喬、灌木一起種植,形成豐富的平面和立面圖案來增加植物層次。有些地被植物具有美麗的花朵或果實,花期很長。如一串紅、矮牽牛、孔雀草、荷蘭鳳仙等一些草本花卉,顏色絢麗多彩、觀賞價值高;金葉蕕、紫葉小檗、金山繡線菊等葉片具有鮮艷的色彩,且可以觀花,應用在園林中,大大豐富了城市園林綠地的景觀。
4地被植物在園林中的應用原則
4.1符合園林藝術規(guī)律及園林布局要求。地被植物應用要按照園林藝術規(guī)律,處理好地被植物園林布局的關系,將地被植物不同的花色、花期、葉色及季相變化等合理搭配,并與周圍環(huán)境及其他植物協(xié)調地銜接起來,以體現(xiàn)不同的園林風格與特色。
4.2因地制宜配置地被植物。不同的綠地,由于其性質和功能不同,對地被植物的要求也不同,要因地制宜選擇配置地被植物。如道路綠地要選擇抗性較強、生長整齊、花期長的開花地被植物,從而改變道路單調的色彩,豐富道路綠地內容,如八寶景天、三七景天、費菜、地被石竹、常夏石竹等;公園入口區(qū)綠地要選擇種植一些低矮整齊的小灌木和一些色彩艷麗的開花地被植物,要采用規(guī)則式手法布置,通過鮮艷的色彩或圖案吸引游人;林下或建筑物背陰處,要選擇耐陰的地被植物,如在林下栽植玉簪、二月蘭、萎陵菜等;在陽光充足的疏林地,要采用喜陽的觀花或觀葉的地被植物,如選用一串紅、矮牽牛、三色堇、美女櫻、各類萱草等各色花卉配置成大色塊曲線或圖案,或用金葉蕕、珍珠繡線菊、金山繡線菊、金焰繡線菊、偃柏、砂地柏等植株整齊、枝葉細密的觀葉植物組成模紋圖形,使景觀更豐富,空間更擴展;駁岸和護破,應配置宿根的喜濕或耐濕的地被植物,與水岸自然銜接,展現(xiàn)自然的生態(tài)景觀,如選用千屈菜、溪蓀鳶尾、德國鳶尾等;在置石或汀步邊宜配置多年生地被植物,叢植或片植在草坪中形成綴花草坪,如馬藺、松果菊、大花萱草、黑心菊、鋪地柏等。
4.3注意高度搭配。地被植物作為園林綠化的底層起襯托作用,為了更好的突出上層喬木、灌木的植物特征,與上層合理配置,使整體群落層次分明,因此地被植物應用時一定要注意高度的搭配,避免出現(xiàn)層次搭配混亂,主次不分。如綠地喬灌木比較密集時,可選擇比較低矮的地被植物,如草坪、白三葉、費菜等;高大喬木綠地,要選擇較高的開花地被植物,以體現(xiàn)自然群落的分層結構,如黑心菊、蜀葵、郁金香等。
4.4注意色彩搭配。地被植物在應用時,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合理運用顏色的對比性,使不同色彩的地被植物與上層喬木、灌木合理配置,形成多層次的綠化結構,提高園林景觀效果。如在顏色中,紅與綠、黃與紫、藍與橙是互補色,互補色具有強烈的對比與突出作用,互補色的組合可提高色彩的明度,達到熱烈、喜慶的效果。
5地被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形式
5.1栽植模紋圖案。模紋圖案這種布置形式應用非常廣泛,我們在園林綠化中常用地被植物栽植成幾何圖形、流線圖形或某種吉祥的圖案等。像八寶景天、叢生地被福祿考、金葉蕕、金山繡線菊、金焰繡線菊、紫葉小檗、偃柏等等,這些植株整齊、色彩艷麗的地被植物常被用于栽植模紋圖案。在沈陽植物園中用叢生地被福祿考、紫葉小檗與偃柏等組合成“love”和心形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