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新聞傳播
——在華留學生中國媒體使用及媒介傳播效果調研
近年來,提高自身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發出中國聲音是中國媒體對外傳播的重要目標。國際話語權并不簡單等于發出自己聲音的權力,更是使自己的聲音被廣泛獲悉的能力,因而了解并贏得國際受眾是贏得國際話語權的重要前提。
在華留學生是國際受眾群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調研,可以較為全面的了解了在華留學生的中國媒體使用和認同情況,進而為中國媒體有效地開展國際傳播,提高國際影響力提供有益的借鑒。
中國媒體影響力日漸提高,但是,語言障礙、西方媒體為中心的傳統國際傳播秩序、內容吸引力不高、打入國際市場步履維艱的現狀仍然制約著中國聲音的發出。因此,建構中國媒體的國際公信力體系,必須針對國際受眾的特征進行傳播。既要拓展對外傳播渠道,又要促進文化交流和媒體傳播的互動;既要遵循傳播規律,又要融入國際話語體系;既要善于運用國際傳播的技巧,又要正確處理“傳播”與“宣傳”的關系,綜合提高媒體的國際公信力。
關鍵詞:留學生;媒體認同;國際競爭力;國際話語權 ;論文發表
一、調研背景和選題意義
隨著綜合國力的提高,媒體在國際傳播中的競爭力和國際話語權越來越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發出中國的聲音不僅是國家新聞傳播工作的重點,也是中國媒體義不容辭的責任。提高中國媒體的國際傳播能力是需要學界和業界長期探討的議題。
從根本上看,國際受眾選擇與否及其多寡決定著國際話語權的有無乃至大小。要使受眾以其樂于接受的方式獲取其所關心的、有價值的信息進而贏得其選擇,就必須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新聞息傳播的競爭,以快捷、獨特的信息滿足受眾的多元化需求。
自2000年以來,來華留學生人數年平均增長率超過20%。據教育部預計,到2020年在華留學生總數將達到50萬。外國留學生是國際受眾的重要組成:他們深受本國文化的影響;現在生活在中國,對中國和中國媒體的認識更加深入;回到本國后,把自己認識的中國形象帶回去,對中國形象的塑造有著重要的意義。
因此,研究外國留學生對中國媒體使用和認同現狀,可以很好的折射當前外國受眾對中國媒體的認知情況。結合中國媒體在重大事件中的傳播效果分析,我們可以管窺中國媒體在贏得國際受眾,爭取國際話語權中的優點和不足,從而為以后的新聞報道和媒體傳播提供借鑒,為提高我國媒體的國際認同度和美譽度提出改進措施,為提高中國媒體國際影響力提出建設性建議。
二、調研內容與研究方法
研究內容:一是外國留學生對于中國媒體的使用情況,二是以畢業論文發表重大事件報道為依托探討留學生對中國媒體的認識,分析產生認同或不認同中國媒體的深層原因。其創新性在于填補在華留學生對中國媒體認知的研究空白,且可管窺近年國家塑造中國的國家形象的成效。
研究方法:主要通過選取樣本、定量分析結合定性分析的方法進行傳播效果研究。取樣采取立意抽樣和配額抽樣結合,定性方法以深度訪談為主。
調研樣本:樣本城市為北京、上海、廣州三個城市;院校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專業涵蓋語言類、非語言類,新聞傳播、非新聞傳播等專業。留學生來源于除南極洲的6大洲、37個不同國家和地區。樣本量,發放問卷150份,有效問卷112份,其中北京92份、上海、廣東各10份,深訪人數為5人。
三、研究分析和結論
(一)中國媒體使用情況
1.外國留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中,網絡居于首位。在獲得中國信息時。外國留學生更傾向于電視,而獲得母國的信息是更多的是人際溝通。但是對于中國的電視頻道,很多外國留學生來中國之前只知道CCTV-News。在國外,很少有人付費收看中國電視。除了語言的限制外,我國電視節目的宣傳、說教風格明顯是重要原因,受訪者中表示中國電視節目很“boring”的占到38%。
2.新聞網站使用上,外文網站使用率高于中文網站。中文網站的留學生受眾群大多是在中國居住3年以上的漢語專業學生。其中,外文網站的信任度總體高于中文網站,以CNN和BBC為最高。
留學生將媒體獨立性作為媒體信任度的重要指標,他們認為中國的新聞媒體在這一方面并不理想,在訪談中他們多次提到單詞“censorship”即新聞審查制度。實際上,在歐美等發達國家職稱論文發表信息也并非沒有新聞審查,但是CNN,BBC等媒體仍可以通過自身的報道贏得國際受眾的信任,其中的經驗值得借鑒。中國的網絡媒體在留學生中還沒有形成可以匹敵外文媒體的影響力,要想建設有國際影響力媒體,中國媒體還需要新的探索。
(二)重大新聞事件傳播效果研究
1.關于北京奧運會
被訪留學生大多關注了北京奧運會,其中26.4%的人曾到現場觀看。2008年在中國居住的留學生主要通過電視收看,表明奧運期間我國的電視直播和轉播起到了較好效果。對北京奧運會的首要印象中,選擇開幕式、閉幕式的人最多。但總體滿意度看,有14%的比例表示很滿意,近一半的表示一般,可見中國媒體在重大事件報道中的傳播技巧還有待提高。
關于對奧運火炬傳遞受阻看法,只有22%的留學生認為任何人都不應阻撓火炬傳遞,另外的受訪者持其他觀點。在次問題上,部分外國受眾的事實判斷尚且不明確,更無法苛求他們對藏獨分子分裂性質的正確價值判斷。在火炬傳遞期間,外國媒體的蓄意扭曲和中國媒體的失聲是導致這一問題的重要原因,只有在國際性事件中傳達事實真相,才能使世界更加清晰客觀的認識中國,不實的謠言才會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