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電影電視
每年的國際電影節都是影視行業的一件盛事,精英薈萃,大腕云集。既有奧斯卡國際電影節的商業格調,又有東京電影節的新銳氣息,有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的民族風味,也有釜山國際電影節的藝術流派。在全球化浪潮的大時代背景下,國際電影節已不知不覺構建了一座橋梁,溝通了世界各地的藝術思想,創作理念、資金流動。它的意義早已超出了紅地毯上的高調走秀和各大媒體的頭版新聞,其價值正在走向多元化。在好萊塢電影爭霸全球的當下,發揮國際電影節吸納多元、廣泛交流的作用至關重要。
一、國際電影節的概況簡介
目前,根據最新的不完全統計,世界上的各種電影節已達到了650-700多個。
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的國際電影制片人協會批準認可的有55個國際電影節。電影節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劃分為不同類型,根據該協會的劃分,國際電影節分為A級和A級以外的級別,其中目前有威尼斯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東京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等12個A級國際電影節。他們在國際上都有較大影響,有競賽和頒獎環節,且設有影片交易市場。1932年,意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成立,作為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被稱為“國際電影節之父”。眾多的電影節雖在風格取向及具體的運作環節上有些許不同,但總體來說,國際電影節大致包含四個板塊,競賽單元、影片展映、主題論壇和影片交易市場,每個板塊都包含特殊的價值。
二、國際電影節的文化價值
(一)全球文化的交流與碰撞
國際電影節是世界傳媒人的盛會,來自各國的優秀制片人、導演、演員、評委、電影藝術愛好者、電影制片人、采購商、電影投資商、各種基金、電影協會以及記者等新聞工作人員匯聚一堂,以各種形式讓多姿多彩的文化形態相遇、碰撞、融合。截至2008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已經吸引了200多萬名中國觀眾,前后有萬余名中外嘉賓來到上海,有全球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569部影片報名參加,有1210部影片參加展映。[1]
國際電影節上所呈現的多樣文化中也有不同的類別。
首先,政治文化,也稱意識形態文化,在這樣的電影節上政治氣息非常濃厚,滲透在電影藝術表現中,也可以通過電影節選片標準,評審角度彰顯。如柏林國際電影節,就非常強調政治,在選片和審片的過程中,“政治正確”是非常關鍵的指標。再如我國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在選片過程中意識形態的控制始終貫穿其中。每年的電影節,世界媒體都會通過各種傳播形式“鋪天蓋地”地報道,不可避免連帶舉辦城市及國家文化向外傳播,這也是國家文化輸出的一種方式。
其次是城市文化。如果說各國傳媒人是本國文化的代表,那么電影節本身的文化則是舉辦地文化的代言人。無論從電影節的前期策劃,中期運作還是后期的推廣衍生的各個環節都包含著城市的影子。例如,戛納和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都選擇了海濱城市,那里城市文化氛圍濃厚,環境優美,經濟與旅游發展成熟,這些開放、藝術的城市形象為電影節本身的品牌定位和風格走向做了鋪墊。
(二)渲染藝術、促進學術
國際電影節除了競賽類單元外,往往會設立扶持電影新人單元及獎項,為電影新人提供嶄露頭角的機會,也為電影世界源源不斷地輸送新的血液。而為了促進電影創作、技術的交流,國際電影節通常會舉辦一些學術論壇,讓業內專業人士就世界電影的某個主題展開充分交流。如上海國際電影節在2004年專門設立了“亞洲新人獎”用于鼓勵和支持亞洲新人創作,支持不拘一格的大膽創新和藝術探索。像柏林電影節的“青年論壇”,戛納的“一種注目”單元等,電影人可以利用這些平臺做更深層次地推廣與交流。許多電影節還有電影拍攝和播放先進設備、軟件展示的環節,促進電影技術的交流。
三、國際電影節的商業價值
藝術性應始終作為電影節的本質,但就電影這個產業來說,藝術和商業從來都是不可分割的。再好的影片如果沒有商業的運作也不會有持久的生命力。即便是“惟藝術”標準的戛納國際電影節,在眾多獲獎的純藝術類電影無法為觀眾認同時,也逐漸轉向鼓勵將藝術與商業完美結合的影片,“孤芳自賞”的小眾藝術在目前電影市場化的大環境下,其生存問題是非常尖銳的。因此,商業理念正在逐漸滲透到各大國際電影節的運行環節中,這是適應時代趨勢的變更。
(一)實現信息交流,把握行業動態
國際電影節,尤其是歷史悠久、全球知名的電影節如戛納、威尼斯、奧斯卡國際電影節,它們是全球電影市場的一張晴雨表,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當前國際電影市場的發展狀況、制作取向、競爭模式以及行業弊端。對于參賽影片的征集,如戛納、威尼斯等老牌電影節都會派專人到全世界一些主要電影制片國家去挑選影片,他們會制作跨年度的選片計劃,和這些國家的電影學院、電影制作公司進行深度洽談,并與獨立制片人建立起良好的關系。每一屆的電影評選結果以及放映的影片是對上一年電影業績的總結,為電影人整體把握電影市場提供一個參考指標。同時,它也可以起到一些預示作用。
(二)促進國際合作,開拓電影市場
電影是資金消耗性產業,隨著全球生產成本的提高,電影成本也在急劇上升。如何在新的環境下尋找資金提供方是所有電影人需解決的燃眉之急。首先,對于新電影人來說,電影節除了可以起到擴大知名度,提升人氣等作用,還可以為其尋找資金來源。對于電影導演來說,也許作品沒有獲獎,倘若你具有特殊的培養潛質,即可從別的渠道獲得創作資金。上海國際電影節專門設立了“合拍片項目洽談”(簡稱Co-FPC)板塊,在世界范圍征集合拍項目,在全球范圍邀請投資商、制作人、發行人等,為國際項目和資本進入中國、中國電影與國際業界全面合作提供更多的渠道與機會。
请填写信息,出书/专利/国内外/中英文/全学科期刊推荐与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