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等教育
摘 要:民族高師英語專業學生素質狀況和人才培養規格對英語教學的要求強調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基于此,作為培養民族地區基礎教育英語教師的民族高等師范院校英語專業必須有針對性地改革教育教學方法和評價模式,有效組織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本文針對民族高師英語專業學生的特點、英語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提出基于語音、語法、語篇三項技能達標的民族高師英語專業教學評價模式。旨在促進民族高師英語教育教學改革朝科學合理的方向改革。
關鍵詞:民族高師英語專業,語音,語法,語篇三項技能達標
引言
教育部教高[2007]1、2號文件強調指出,全國范圍內將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并就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提出若干建設性、指導性意見。根據文件精神,民族高師院校必須遵循高等教育的規律,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突出民族師范教育各專業面向基層,面向民族地區基層教育,培養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的民族基礎教育教師。英語專業同樣須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教育質量,著重強調提高學生的語言基礎知識、基礎技能,培養學生語言運用的綜合能力。為民族地區基礎教育培養合格的英語教師。
一、語音、語法、語篇三項技能達標提出的理據
根據教高[2007]1、2號文件精神,高等院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按照“分類指導、鼓勵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則進行,同時以基礎性、全局性、引導性的項目作為改革的突破口。民族高師英語專業教學改革必須在此文件的指導下,根據實際變革教學和評價方式,提高教學質量,為地方經濟建設、基礎教培養合格的師資。同時民族高師英語專業教學與評價模式的改革必須是根據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綱要、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的精神,創造性的、科學合理的改革。在英語專業教學評價實踐過程中,著力強調和推廣基于語音、語法、語篇三項技能達標的民族高師英語專業教學評價模式源于以下具體的因素。
(1)民族高師英語專業學生素質狀況
民族高師作為我國高等教育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全面提高各民族科學文化素質,實現各民族地區基礎教育邁上新實際征程的重任。民族高師大多處于我國各少數民族地區,學生來源也主要為少數民族學生,以貴州省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為例,少數民族學生占總數的65%。與我國中東部地區相比,由于諸多客觀的原因,民族學生整體專業素質教弱,學習方式單一。對于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專業素養似乎有其特殊性,集中反映在語音、語調,英語語法知識、英語語篇的鑒賞能力三方面。由于這三方面的欠缺造成民族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不強,對英美文化的敏感性較弱的現實。民族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他們的語音、語調常常受到各民族語言干擾并在中學階段仍不斷地受到“強化”,當學生進入英語專業學習時,常常出現“石化”現象。例如學生在發英語中輔音時常常加附上[e]。如[d]-[de],[t]-[te],[s]-[se];唇齒音發為雙唇音,如[f] [v]等等。語調的問題仍如此,學生由于缺乏對英語中升、降調所含意義的了解,在閱讀過程中難以把握英語語言的短語、句群的韻律特征進而把握其中所含的意義。除此而外,根據調查反映,學生對英語語法知識的掌握程度較弱。從學生口語交際過程、寫作過程及教育實習實踐中均能普遍反映出這一弱點。再者,學生語篇的鑒賞能力不強源于教與學的過程。在民族高師英語專業教學隊伍中,教授英美文學并有一定造詣的師資嚴重匱乏,學生缺乏充足的指導,同時學生學習方式單一,學習資源主要接觸教材以外,很少能利用圖書、媒體等資源自主學習,語言視野狹窄也是造成語篇鑒賞能力弱的原因。基于民族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的事實,他們在語音、語法、語篇三項技能必須得以強化提高,為高一級的專業學習奠定基礎。
(2)民族高師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規格
民族高師英語專業人才培養規格要按照黨的教育方針和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根據民族師院的特點,以服務地方基礎教育為重要目標。就民族高師英語專業而言,人才培養規格為通過四年本科學習,要求掌握中等學校英語教師必備的本專業語言和教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具有較熟練的聽、說、讀、寫、譯、教的技能,有獨立思考,獲取本專業最新信息和獨立進行教學、科研的能力。總之,民族高師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具體說應具備基礎師范性、民族性和綜合性的特點。
基礎師范性是指民族師范院校英語專業人才培養要突出“英語+師范”的復合性特征,師范性強調其基礎教育性特征。這就要求師范院校英語專業強調語言基礎知識和文化知識的學習、語言基本技能的培養,民族地區基礎教育英語師資主要來源于地方師范院校,具備扎實語言基本功和教學技能是民族師院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高度重視“英語+師范性”的教學是民族師范英語專業發展的主要方向;民族高師扎根民族地區,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教育發展為己任。英語專業人才培養強調積極參加民族地區義務教育階段英語教學改革的調研調查,同時鼓勵學生積極了解基礎教育改革的動向,通過教學實習(訓)參與民族地區基礎教育改革的相關研究。這就是民族性是民族高師英語專業體現出的民族性特點;除此而外,民族高師要培養英語復合性人才。這是基于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變化的需求提出的。國家進行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變化迅速,同時需要大批在管理、旅游、外事等領域工作的英語專門人才,這些人才主要依賴地方院校的培養,民族高師在民族地區擔當培養英語專門人才的重要任務。因此民族高師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除了高舉師范性的旗幟外,還要順應社會變化為社會發展培養更多合格的英語綜合性人才。
從以上分析看出,無論哪個層面的民族高師英語專業人才培養多必須強調英語語言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毫無疑問那就必須從語音、語法、語篇的基本訓練抓起。
二、語音、語法、語篇三項技能達標教學與評價模式的實踐
本文針對民族高師英語專業學生及民族高師英語人才培養的規格提出語音、語法、語篇三項技能達標教學與評價模式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也就是包括教學和教學評價兩個范疇。因此,這樣的模式必須貫徹落實于教學與教學評價的每一個環節,才能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基礎語言技能,才能實現民族高師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再者,此模式在強化英語語言基礎性知識和技能培養的同時,輻射培養學生語言各項知識和能力,如語言運用中的策略、語言運用的得體性等。因此它又是教學與教學評價過程中最基礎的要求。我們可以清晰看出,基于語音、語法、語篇三項技能達標的教學模式著重強調對學生語音知識、語法知識及句法知識、篇章結構知識的教學,目的是為學生語言能力形成過程中培養他們的語言節奏韻律、詞語得體選擇和語篇鑒賞能力,通過在語言實踐中強化這樣一些語言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學生語言組織(策略)能力和語用能力,構建學生整體語言能力。這種由內而外,由易到難,由基礎到綜合的教學模式符合民族師院英語專業學生的現狀和實際,同時突出了人才培養的方案,那就是高師英語專業必須重視學生語言基礎性教學,為學生進入職場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