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計算機
自1978年到出版社從事插圖繪制工作,至今已有30余年,深感其重要性。30年的出版社工作,也親歷了出版領域的相關技術進步。
插圖,是圖書重要的有機構成部分。一本書中附有幾十幅至幾百幅插圖是很常見的。插圖的作用是以圖助文,彌補文字所不能表述清楚的內容,形象而直觀的插圖能幫助讀者提高對圖書內容的理解。所以高質量高水平的插圖有時是必不可少的。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出版領域的技術變革也在興起。計算機技術、數字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出版技術的進步。在20世紀80年代,激光照排系統的出現,引發了出版業。告別鉛與火,邁入光與電”的技術革命,使傳統出版業走上了數字化之路,同時也使出版社的插圖繪制的數字化得以實現。
在此之前,繪圖環節作為圖書前期的制作流程,應對方式還只是幾十年延續下來的純手工繪制與處理,利用繪圖儀器,各種尺、筆、硫酸紙進行工作,利用白色水粉顏料的手工涂抹和刀片修圖,利用膠水貼圖字。這種方式不僅效率低,插圖的質量也不高。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們通過調研與實踐,多方了解適合我社的計算機系統和繪圖軟件,以便將插圖文件能與后期排版結合,成為真正的圖文混排。最終在自備的計算機繪圖設備上選擇了正版CorelDRAw開始探索學習計算機繪圖。
在用計算機繪制插圖過程中,結合很多年手工繪制的經驗與出版、印刷部門對插圖文件的要求,逐步明確了操作步驟,并加以總結、規范、試用。例如,在拿到插圖的底稿后,首先進行掃描,導入CorelDRAw后點擊右鍵把線條底圖變為橘黃色,這樣就可以很容易地區分底圖和新繪制的黑色線條,非常有利于精確地在底圖上描繪。在線條的繪制上,確定了細線條基本上使用O.16mm,粗些的輪廓線使用0.3mm。在箭頭的繪制上,充分利用軟件的專業與方便,自行定義箭頭的大小、形狀,相對手工繪制的箭頭更快速、精準、漂亮,圖形統一.對于大量經常使用的電工、計算機、化學等學科教材中的符號,參考國家標準進行了規范的設計、繪制。
在插圖圖注字體的選擇上,通過打印試驗,確定使用8級TimesNewRoman,下角標ll級;起初,中文字體選擇了宋體,但后期制版時發現容易斷線,而后改為華文中宋或宋體字適量加粗。在機械制圖用的長仿宋字上,選擇了仿宋GB2312,手寫體字用IsOCP—-NomaI,并確定機械制圖習題中字號的大小。對于照片圖中的掃描應用最終選定為600dpi,這是考慮到圖注文字的精度而確定的,深色塊中的反白文字需要加肥,引線用黑線下加白線立體感更強,并以此避免印刷后細線斷損不清。圖片與引線、文字的混合輸出為600dpi的TIFF格式文件。這些選擇是在當時的軟硬件條件下的必然結果,也是后期圖文混排所需要的。
另外,通過試驗選擇了Adobe公司的Photoshop處理、修飾照片圖,對圖進行必要修飾、改動,后導入CoreIDRAW進行組合應用。
到1999年5月,根據我社關于21世紀教材和重點書的插圖用計算機繪制的指示,為了使出版社的圖書插圖工作邁上一個新臺階,社里給繪圖部門配置了掃描儀、計算機、打印機等設備,并購買了正版的CorelDRAW8、Photoshop5等繪圖軟件。在繪圖科提交給社領導和總編辦的繪圖部門工作計劃中明確提出:凡是21世紀國家重點圖書,一定用計算機繪制插圖,繪制完成的文件格式應方便后續排版,真正做到圖文混排;凡是用計算機繪制好的成圖尺寸均為原大,在排版插入時不再縮放。同時還強調了計算機繪圖可使各學科插圖規范化,線條統一,點大小統一,不再有人為因素導致的偏差。字體的大小可統一考慮,把以往抄字、植字、貼字三者合一,一次完成。計算機繪圖可使修圖工作變得容易控制,可根據文編要求修改,直接上字而無畫面損傷,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應用計算機繪圖可以降低圖書成本,減少中間環節,方便存儲,不易破損。大量插圖可存在光盤或硬盤中節省了存放空間。并且便于查閱及后續的應用。
回想1999年底,在繪圖部門和出版部門的共同努力配合下,手工繪制插圖的歷史得以終結,計算機繪制插圖全面展開,繪圖轉型工作已輕松完成。時至2011年,又經過10余年的磨合,計算機繪制插圖日臻完善?,F在總結這一過程,令人欣慰,給人啟發。借此短文,與同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