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旅游管理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但是,旅游是經濟、社會、文化等的綜合產物,從而決定了旅游的發展必然會給旅游地帶來經濟、社會、環境等一系列積極和消極的影響。近年來,隨著農村旅游的升溫,我國許多農村地區都在大力發展旅游業,希望以此帶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但農村在發展旅游業的同時也給生態環境保護帶來了新問題。從本質上講,環保問題就是利益問題,這就要利用博弈論的博弈均衡理論來研究在農村旅游發展過程中政府、企業和村民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農村的生態環境是非常脆弱的,一旦被破壞,損失最大的將是農民的利益。為此,筆者對如何解決農村旅游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問題進行了探討。以保證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和農民的利益。
l黃山區農村旅游生態環境現狀
1.1研究區旅游業概況黃山區,原名太平縣,地處安徽省南部,為黃山市的一個轄區,共轄8鎮6鄉。境內山脈縱橫、峰巒密布,生態環境完好,是首批國家級生態示范區。黃山區旅游資源豐富,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地黃山就在境內,黃山腳下還有安徽省最大的人工湖人稱“黃山情侶”的太平湖,以及翡翠谷、九龍瀑、翠微寺等眾多旅游資源。黃山區立足優越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旅游業,目前已發展為黃山區最大的特色產業和支柱產業。黃山區是典型的山區,除了中心城區和一些集鎮外,其他多為農村區域,旅游資源也大部分位于農村,這就為農村發展旅游業提供了優越的條件,使得近年來黃山區的鄉村旅游、“農家樂”等旅游形式異軍突起,打造了“環黃山鄉村旅游圈”、“沿湖鄉村旅游帶”、“城郊鄉村旅游線”,精心培育出l處國家級、4處省級、20處市級示范點和50余處掛星示范點,并發展了一批初具規模的旅游專業村、特色村…i
1.2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旅游業的帶動下。黃山區的農村經濟獲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原本完好的農村生態環境也面臨著威脅。
首先,由于游客量的不斷增加。農村的環境平衡系統被打破。長期以來,農村的環境是建立在大自然自潔的基礎上,在農村相對封閉和商品經濟不發達的情況下,農村環境的自潔能力基本上能夠保持平衡。發展旅游業必然會加大環境壓力,如垃圾量的增加。而目前黃山區的很多農村還沒有垃圾池,鄉鎮也沒有垃圾中轉站,以目前人力、物力、財力都很難有效處理這些垃圾,這就給環境帶來了很大的隱患。
其次,開發利用不當造成土地資源的閑置和浪費。黃山區政府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建設“一號工程”來抓。緊緊圍繞旅游產業升級和工業產業集聚等重點大力招商引資,僅2008年前10個月就新簽項目67個,總協議投資額45.83億元;實際到位資金23.63億元,同比增長54.95%。‘這些社會資本的大量引進,雖然發展了旅游,但也帶來了農村旅游濫開發的局面。很多投資者只注重眼前利益和自身利益,在開發旅游資源過程中,經常侵占一些生態良好的耕地和林地。
而在沒有進行可行性分析的情況下,又無法有效利用這些土地,造成耕地的閑置和資源的浪費。
第三,發展農村旅游業過程中對自然環境的直接破壞。
一些景區過度開發生態旅游資源,已經給環境帶來隱患。如譚家橋鎮的普仁潭景區為了開發漂流,已經數次開挖麻川河河道,造成河道漸深、河堤松弛。一旦洪水泛濫,兩岸的田地將面臨著巨大的威脅。還有些景區當需要資源時。就近取材,直接砍伐樹木、開挖山土。極易造成水土流失。
以上是黃山區農村旅游業給環境造成的最主要的影響。
其他影響還包括大氣污染、噪聲污染等。旅游業會促進黃山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但是如果不能認識到生態環境對發展旅游的重要性,那么農村旅游是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
2發展旅游業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博弈分析
博弈論又稱對策論,是研究決策主體行為之間發生直接相互作用時的決策,以及這種決策的均衡問題。博弈是指“經濟參與人即博弈方,面對一定的環境條件,在一定的規則下,同時或先后,一次或多次,從各自允許選擇的行為或策略中進行選擇并加以實施,并從中取得相應結果的過程”¨。
博弈可分成4種: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完全信息動態博弈、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
2.1博弈分析過程農村發展旅游業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和諧,涉及到政府、企業和村民的決策行為,他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每一方不僅要考慮自己對環境保護的付出,還要考慮對方的付出,以下將主要討論這三者之間的完全信息靜態博弈與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
2.1.1政府和企業之間的博弈。旅游企業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在完全市場或者政府不干涉情況下,企業將在環境保護問題上采取非合作博弈,即雙方之間并不共商合作、共同保護環境,因而“環境保護”這種正外部效益很強的公共物品的提供是低效率的,即出現市場失靈。正是市場失靈給政府干預提供了機會和理由,成為政府干預這只“看得見的手”的必要條件。政府與旅游企業便構成了博弈雙方,并且政府失靈使這個博弈無限次地進行下去。政府會采取稅收、管制、制度改革等措篪來進行干預,但企業比較清楚對方的戰略和舉措,而政府很難了解旅游企業的成本收益以及對環境標準的執行情況,于是便出現了信息的不對稱。因此,旅游企業與地方政府就此形成了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
由上述博弈分析可知,市場不是萬能的,農村旅游環境的保護亟需政府的干預。但在旅游企業與政府的動態搏弈中,政府沒有發揮權威性和強制性等特點,政府失靈使得這個動態博弈無限次進行下去。因此,為了盡量避免或減少政府失靈,就要制定高額罰款標準、嚴格的法律制裁及執行程序,同時減少環境管理中的尋租行為,使之成為該博弈中可信的威脅,使博弈提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