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財政稅收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財政在經濟管理中的配置和調節作用越來越重要。財政支出的合理性與科學性,直接關系到財政職能的基礎作用和對經濟調節的力度,影響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和水平。通過分析評價財政資金分配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經濟性,了解財政支出在相關領域、相關行業所起的作用,評價財政支出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利于建立科學的財政支出運營激勵、約束機制,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一、財政支出效益評價的原則
財政支出效益是多層面的,既有微觀效益,又有宏觀效益;既有近期效益,又有中長期效益;既有直接的經濟效益,又有間接的社會效益。由于財政支出中的專項資金投資數額相對較大,投資時間及周期較長,效益的發揮具有滯后性,許多項目的直接經濟效益不明顯,但外溢效益即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又十分明顯。針對這一特點,在進行效益評價時,應堅持以下原則:
(一)真實性原則。真實性是保證財政支出效益公正、客觀評價的基礎。財政支出效益的評價所采集的資料、數據、情況等必須具有真實性。如果受援項目和單位提供虛假的資料、數據、信息等,那么所評價出來的效益結果是不正確的,必將與實情相悖。因此,對評價所用信息應經過社會中介機構認可,并組織有關專家進行核查。
(二)科學性原則。財政支出效益的評價,應以國情為主,將預算標準和實際相結合,普遍適用和個別!選摘湘結合,根據不同項目的特點而單獨分項設劉砰價標準,反映多項目利用財政資金的運作情況及其效果。按照這一要求,必須充分考慮財政支出的特點和財政支出的運作過程,側倒客觀、科學、合理,使之既能反映財政支出的使用情況,又能符合財政支出效益評價的共同標準。
(三)實用性原則。針對財政支出的特點和現狀,采取具體適用的評價方法,以達到監督財政支出的目的。這是進行財政支出效益評價的出發點。實用性強,適應性廣,才能為各級財政部門、項目單位所接受,以充分利用評價指標分析、考察、監督資金的使用情況。
要使評價辦法具有實用性,首先需保證評價辦法具有可操作性,能較準確反映出貝樹吱出的投資規模、使用重點及在一定時期內發揮的作用;其次,所澎十的評價指標體系能比較全面、客又卿池反映各紹鋇求吹部門執行有關政策利彭月效益的狀況;第三,要突出重點,做到有的放矢,目的明確,針對性強。
(四)效用原則。設計財政支出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對財政支出情況進行評價,其落腳點在于反映和監督財政資金的使用,堵塞漏洞,最大限度地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因此,財政支出效益的評價,需始終貫徹效用原則,即全面反映財政資金的運動過程,嚴格監督財政資金的投向和效益,強化各級財政部門的選項、審批、監管、審核職能。
(五)簡便原則。考慮到財政部門和項目側睽郎喲不}礪效和掛卻溝,在防鋇樹伎出效甜科喘翔林和寸,應盡可能斷雌崛宜點突出,簡捷明了,合理可行。
二、財政支出效益評價的方法
財政支出效益評價要遵循統一的評價要求,即:以成本—效益分析法為基礎,并結合經濟分析預測的相關方法。財政支出效益評價的基本方法有:
1、成本比較法。成本比較法是最基本的效績評價方法,主要對支出項目中發生的各種正常開支、額外開支和特殊費用等進行比較,成本越低越優。在公共資源管理中,年總成本一般分為人事成本、實物成本、核算成本(包括核算折舊和核算利息)以及其他成本。根據不同的情況,成本比較方法有:(l)在目標效益額相同的情況下,采用總成本比較法;(2)在目標效益額不同的情況下,采用平均成本比較法、邊際成本法;(3)在目標效益額未知時,采用臨界值計算法。
2、利潤率比較法。利潤率計算法是用于計算年盈余與平均構成成本的比例。對于公共管理部門的支出,年盈余產生于合理措施節省的開支與額外開支之中,實際上是一種成本節約概念;而對于經營性項目,盈利除成本節約之外,也可由項目收人中產生。如果利潤率大于或等于經濟效益研究中所要求的利息,則表明此項目支出符合經濟性原則。
3、攤提計算法。攤提計算法主要是用于研究某一項目支出通過年盈余得以回收的時限,即計算投資回收或投資風險。攤提時間越短,投資風險越小。其計算公式為:攤提時間(按年計算)二所投資/年盈余。
攤提計算是用來補充說明成本比較計算或利潤計算的,如果一個投資項目的攤提時間小于或少于所估算的時間,則表明這一投資項目符合經濟原則。
4、資本價值法。資本價值法是將投資項目在經濟學使用期限內產生的支出、收人和結余,在考慮利息因素后,得出項目未來收人、結余與支出的純值(考慮利息因素后)差額,即為項目的資本價值。當資本價值出現正數時,表示該項支出符合經濟效益原則。
5、使用價值評價法。使用價值評價法是通過對公共支出項目的使用價值分析,推導出公共管理部門支出項目經濟效益的一種方法。使用價值評價法主要步驟為:(l)確定與評價有關的目標并對之進行劃分,以便正確設計達到這些目標的具體實施步驟;(2)確定這些目標的輕重緩急,主要結合客觀情況,根據主觀判斷得出,并按照其重要性分別賦予不同的權重,權重總和為100;(3)確定圓滿達到目標的成本上限和下限,并判斷目標的實際實現程度;(4)用各目標的實際實現程度乘以各自的權重,得出評價的結果。使用價值評價法主要適用于技術開發、城市規劃、土地規劃等公共支出項目的評價。
在采用財政支出效益評價方法時要做到以下幾個結合:
l、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性分析是評價者根據財政支出的情況,參照以往經驗和其他被評價對象,按照有關政策、原則、規定的要求,作出主觀評判。定量分析是通過設計一系列的數量指標,按照統一的計算口徑、尺度和衡量標準,測定財政支出效益情況。一般地,定性與定量兩種方法的有機結合,能較全面、客觀、準確地對財政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評價,是一種最常用、最有效的評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