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管理相關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法制觀念在逐漸加強,法制水平也逐漸提高,對文明執法越來越重視,要求也越來越高。“人性化執法”作為一種新的執法理念,反映了執法人員和當事人之間的良性互動,但這畢竟只是一個實踐過程,缺乏具體的操作規范,人為控制因素很大,執法人員容易因自由裁量權過大而難以準確把握執法的尺度。因此,辨證地理解“人性化執法”成為當務之急。以百色市右江區為例。近幾年來,百色市城區煙草專賣行政執法人員為全右江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做出了不懈努力,收到了良好效果。但是,在我們隊伍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野蠻執法、粗暴執法。無意間將“執法為民”變成了“執法對民”,否定了行政相對人的參與權和主人翁地位,片面地認為行政執法主要是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因而在執法過程中常常將“冷漠、粗暴”的形象展示于老百姓,執法過程中總是有一種“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的感覺,監管過程中常見“罵、吼”的場面,極大地損壞了煙草專賣隊伍的形象。
“人性化執法”在專賣執法中的現狀近兩年來,“人性化執法”的理念在全百色市煙草專賣部門的行政執法工作中被大力提倡和采用,其目的是盡快消除執法工作中的非人性化行為,將執法為民進一步深化。全面實施“人性化執法”,教育引導執法人員提高認識、更新觀念、強化服務,把行政執法工作做得深入細致、扎實有效,基本實現執法由主觀隨意向規范執法、依法行政轉變,由執法擾民向服務優先、執法為民轉變,“潤物細無聲”地化解執法矛盾沖突,逐步改變“冷酷粗暴”的老式執法方式,尊重公民的人格,維護公民的正當權益,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困難,切實體現了“人文關愛”。
正是基于執法人員在工作中的種種轉變,過去許多老百姓心中動輒大嗓門兒的“煙草專賣”不見了,如今展現在老百姓面前的是一支敢抓敢管又彬彬有禮的煙草專賣行政執法隊伍。然而,在實際執法過程中,由于執法人員對“人性化執法”尺度難以準確把握,難免造成給予相對人權利過大,或者對一部分人實施“人性化”管理的尷尬局面,甚至片面強調人性化,導致執法不嚴、管理不力、遷就姑息,使執法工作不能有效實施。
“人性化執法”的尺度現代法治的價值取向是“以人為本”,這要求我們在不違反法律具體規定的前提下,法律的執行可以采取靈活的方式以體現其人文關懷,但法律的威懾力依舊不能降低,因此制定、實施法律的目的就是懲罰違章、服務社會、倡導良好風氣、促進社會更加有序與和諧安寧。為了更好地實施“人性化執法”,實現公正執法效果的最佳統一,人文的關懷不能濫用,“人性化執法”的尺度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理解和把握。
首先,“人性化執法”絕不能泛濫為“人情化執法”。執法加上“人性化”這個限定語,不等于就授予了其一柄“尚方寶劍”可隨意濫用自由裁量權。在法治社會里,法律是至高無上的,若曲解“人性化執法”的內涵,對違章行為遷就姑息,最終會導致執法偏私。既然是“執法”,執法人員就必須遵守依法辦事的底線,即必須符合嚴格的執法程序、執法要求以及法律法規所產生的后果。“人性化執法”所包含的“文明執法、熱情服務”之義,絕不能把對行政相對人的遷就迎合曲解美化成“人性化”,更不能片面地認為“人性化執法”等同于從寬處罰,讓執法人員有理由和借口去辦有損人民利益的“人情案”。而將“人性化執法”泛濫成“人情化執法”,勢必使法律法規難以發揮其應有的懲罰作用,進而影響其對違章者的威懾力,也給“人情大于法律”留下空間。
其次,“人性化執法”絕不等于“不平等執法”。現代法治的一條重要原則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執法不得因執法對象的不同而區別對待,執法人員不能對一部分人實行“人性化”,而對另一部分人不實行“人性化”,從而褻瀆法律的公平、公正原則。然而,在執法過程中常常出現的因違章者身份不同而給予不同程度行政處罰的事,不禁讓人對“人性化執法”在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產生了懷疑。同一部法律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執行標準,這無疑是褻瀆法律精神和尊嚴,勢必影響到“人性化執法”的正確實施與發展。
最后,“人性化執法”要求在執法過程中尊重人的價值及各項基本權利。在執法過程中,尊重人的價值及各項基本權利,可分為對己和對人兩方面:一是執法者要尊重自己的人格,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喪失人格,“人性化執法”不等于萬眾叫好,執法人員如果被感情和社會輿論所左右,拋棄人類社會所認同的保護人權原則,將導致執法與“人治”無異;二是要尊重別人的人格,維護別人的合法權利,體貼和顧及別人的感受,求得公正執法和執法效果最佳統一。從這個意義上講,“人性化執法”既是尊重別人的人格,也是尊重自己的人格。
基于以上三點,“人性化執法”既不是對違章者的無原則遷就,也不是對違章者“放寬尺度”。“人性化執法”的底線是尊重和維護每一個公民的合法權利。作為一名一線的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應公正理性地把握尺度,講求執法藝術,遵從司法禮儀,切切實實地成為一名符合現代法治要求的執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