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體育
七一1-多年前的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由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了以瑞金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據地,并于1931年11月成立了以江西瑞金為首都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開展了一系列史無前例的政權建設探索,取得了大批彪炳史冊的偉大成就,其中中華蘇維埃地區轟轟烈烈的體育事業(下稱蘇區體育)就是“革命戰爭文化的奇葩”.
因此,蘇區體育是中華民族最具革命意義的傳統體育,最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本土體育,理應得到當今體育學研究者的重視.江西贛南師范學院的曾視教授對此獨具匠心,兒十年如一日,潛心對蘇區體育史料進行挖掘、收集、整理和研究,所做出的成就,聚沙成塔,獨占鰲頭,得到體育史學界和體育史研究專家們的交口稱贊.
上一世紀70年代中期,時任江西贛南師范學院體育系田徑專業教師的曾飄同志在紅色故都—瑞金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時,就敏銳地感到當年赤色體育的巨大生命力,并開始投身對其資料的搜索,整理和研究工作,并陸續在報刊雜志上發表有關文獻資料和研究成果,引起中國體育史學界的關注.
1981年,由北京體育學院谷世權先生和楊文清先生合編出版的《中國體育史》一書,編有“中央蘇區紅色體育”的章節,首次把“赤色休育”編人了教科書.1982年出版的《中國體育大百科全書•體育),也編撰了蘇區“赤色體育”的有關條目,其中不少條目取材于曾飄先生的研究成果.1985年,由曾機先生歷經艱辛研究編撰付梓的《蘇區體育資料選編》由安徽省體育文史辦公室印刷發行.此后的十幾年間,曾抓先生不遺余力,在紅色體育領域辛勤耕耘,且碩果累累,其中尤以1999年9月出版發行由其擔綱主編,作為《中央蘇區研究叢書》之一的(中央蘇區體育史)(江西高校出版社)倍受學術界關注.
全國十多家報刊對此套叢書發表了報導和書評,其中多篇書評中對《中央蘇區體育史》給予了專門評析,較一致地認為:該書不但“首次發表了不少鮮為人知的蘇區體育史料,還在理論研究上也有許多新探索,……為過去所不多見.”“在國內尚屬首次,填補了中國近代體育史研究的空白”“該書始終注意了以史為鑒,以史育人,為現實服務的宗旨,通篇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一部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教材”.
難能可貴的是曾奴先生對蘇區體育研究雖已是碩果累累,但他滿懷對革命先輩的崇敬,對紅色土地的深情,對體育史研究的執著,始終在這一領域筆耕不止,于20(抖年又推出其自述是“傾注30余年的心血”,實現他的“30余年的愿望與夢想”的力作—《蘇區體育)(中央文獻出版社,20(抖年12月)全書匯集、整理了各類蘇區體育文獻和研究資料2(X)余篇,共54萬余字.
原國家體委體育文史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前(體育文史》雜志主編畢世明先生欣然為該書作序,對曾飄同志在工作中表現出的高度事業心和責任感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該書和四年前由其主編的《中央蘇區體育史》,集中反映了我國研究蘇區體育的主要成果,是對我國體育科學的重大貢獻.
“不僅會受到我國體育工作者的重視,也會得到各國體育史研究者的關注”,作為一名生在紅土地,長在紅旗下,在江西這篇老革命根據地工作30余年的體育理論工作者,本人幾乎是放下手頭所有工作,將這部大著,一覽到底.閱讀之后,有以下深刻感悟:
其一,對蘇區體育介紹全面,資料豐富詳實,編撰思路獨具匠心,為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系統研究提供一了有益的借鑒.
其二,旁征博引,深人淺出,對蘇區體育進行了較全面的學術研究,豐富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學術研究思路.
其三,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展現了蘇區體育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為弘揚中華民族革命傳統體育文化莫定’了基礎.我們需要在弘揚赤色體育革命傳統體育文化的基礎上,加大研究力度,與時俱進,使赤色體育這一典型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體育文化不斷發揚光大.
曾飄所著的(蘇區體育》是為集赤色體育之大成,不負作者長年累月,用心良苦,向世人展示了赤色體育的宏偉畫卷.蘇區軍民以極大的革命熱情和責任感、大力提倡和開展體育運動,并在此后的長征路仁、抗日革命根據地、各解放區,直至新中國不斷發揚光大,對當今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仍具有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