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藝術理論
高雄飛教授是暨南大學社會科學部主任,博士、碩士生導師,廣東省思想政治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科學研究會理事,出版有探討中國國情和文化的《當代中國概論》。高雄飛教授教學經驗豐富,以其淵博的知識,敏銳的思維和幽默風趣的語言而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
高教授開場白就展示了他幽默風趣的風格。他說自己在1977年恢復高考時參加了考試,由于當時年紀偏大,他自嘲地稱自己是新版的“范進中舉”,以其優(yōu)異的成績被各所大學拒之門外。但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還是如愿以償?shù)厣狭舜髮W。他談到自身比較喜歡大學的環(huán)境,對教書育人工作樂此不疲,在工作中積累了一些心得和一整套教學經驗。高教授熱情地和大家分享他對高校教師課堂教學語言藝術的獨特感悟。
課堂教學是傳播知識的一種方式,每個教師都希望能講出有吸引力和說服力的課。評判一堂課、一個老師的標準不好定,學生的評價只是一方面,要提升課堂教學能力是長期積累、磨練的過程,要慢慢地體會。如何讓聽講者接受自己的觀點?靠什么力量提高講課的說服力?如何才能具備課堂的征服力?高教授以自問自答的方式為大家解答了這一系列問題。他提綱挈領地指出教師應具備四種力量:真理的邏輯征服力,教師的人格魅力,面對現(xiàn)實的力量,語言的感染力。隨后,高教授對這四種力量逐一作了精辟的講解。
一、真理的邏輯征服力
首先,就大學生的年齡、思維特點而言,抽象思維已經形成。當代大學生處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這一時期的特點是知識爆炸,信息傳播迅速,這使得大學生思維有了新變化,他們快餐式地享用知識信息,習慣于瀏覽型閱讀。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加以引導,使其能明辨信息的真?zhèn)危盐蘸弥R的正確性,堅持真理。教師本身對理論是否有把握,自己是否清晰地梳理理論體系,對初上講臺的教師來說未必能做得到,以己昏昏難以使人昭昭。教師自己首先要對所授的課程有清晰的邏輯性,只有這樣才能增強說服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邏輯本身具有征服力。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即可說明這一點:人是要死的,張三是人,所以張三也要死。邏輯推演在教學中之所以具有巨大的說服力,是因為按照邏輯規(guī)律規(guī)則的推演說理,從基本概念的展開,理論基礎的鋪設,到論證方法的采用,范式的確定,再到理論預期目的的實現(xiàn)與解決,都是邏輯連貫的,經得起質疑的。真理的邏輯征服力就在于它既給予了我們認識世界的正確方法論,又能據此回答和解決現(xiàn)實社會所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
二、教師的人格魅力
人格的高低本屬于個人修養(yǎng)問題,但是卻跟教學活動息息相關。同樣講真理,從不同修養(yǎng)的人口中說出來(如:從一個德高望重的人口中和一個品德低下的惡棍口中說出)效果就大大的不同,甚至是相反的。講臺如同教師的舞臺,學生不可能去查詢每個任課教師的檔案材料,他們通常會在課堂上通過老師的言談舉止對老師的品行作出判斷,我們不能要求所有大學生把老師的學問和人品作正確的區(qū)分。大學生還保留著中學時代的一些心理特征,可能會由對教師的愛惡導致對該門課程是否感興趣。因此,良好的個人修養(yǎng)是高校教師崗位的需要。教師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端正治學態(tài)度,以提升學術修養(yǎng)和道德水平,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
以上兩種力量中,真理的邏輯征服力較之教師的人格魅力更為重要,教師的人格魅力是一種起到輔助作用的力量。因為即便是人格完美的人,也不能拿謊話來讓人信服。為了說明這一點,高教授形象地舉了下面這個例子:魯迅出一個題目,讓古人回答“人餓了怎么辦?”岳飛答:打嘴巴。秦檜答:要吃飯。
諸葛亮答:吃飯是為了發(fā)熱,打嘴巴也會摩擦生熱,所以打嘴巴也可以不餓。很顯然,以上三個古人的答案,只有秦檜的回答是正確的,而岳飛和諸葛亮的都是錯誤的。眾所周知,秦檜是千古罪人,而岳飛是流傳千古的民族英雄,諸葛亮則是集智慧和高尚品德于一身的曠世奇才,但由于岳飛、諸葛亮的回答違背了真理,所以即便品德再高尚,也無法改變答案錯誤的事實。
三、面對現(xiàn)實的力量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現(xiàn)實生活中的現(xiàn)象有的時候會和理論不符,這些紛繁復雜的現(xiàn)實往往會讓學生感到很困惑,而這正是學生關注的、有興趣的,但他們卻沒有足夠的理性分析能力,這時就需要老師來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這些現(xiàn)象。老師如果沒有面向現(xiàn)實的勇氣,不能面對現(xiàn)實生活問題尋找答案,魅力就大打折扣。當學生問到老師時,老師不應以“這個問題很復雜”或“很敏感”來回避問題,而應該把復雜問題簡單化,并敢于結合實際,科學地向學生闡述當前的各種社會現(xiàn)象。脫離現(xiàn)實的抽象說教會影響教學效果,教師要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即“引而不發(fā)”,這樣的效果要比灌輸給學生一個抽象的理論要好得多。
當代大學生普遍缺乏一種科學的邏輯思維方法,尤其是由抽象到具體的方法。教師應該重視對這種科學思維方法論的教育,學生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掌握這種方法。教師若引導得好,則可以縮短掌握這種方法的時間。理論本身是灰色的,是抽象的,生活之樹是長青的,豐富多彩的。然而,現(xiàn)實生活和理論往往會不合拍,學生會感到困惑。學生天真地認為理論和現(xiàn)實應該劃等號,有些學生由此對理論表示懷疑,認為理論和現(xiàn)實不符;甚至有的學生則可能會依據理論認為現(xiàn)實生活錯了,對生活評頭品足,這是書生氣的表現(xiàn)。
例如:物理學所講的勻速直線運動和勻速圓周運動是抽象的理論,而現(xiàn)實中沒有這兩種運動。汽車在啟動時是勻加速運動,停車前是勻減速運動,行駛過程中是變速運動,也就是說,現(xiàn)實中的運動是上述多種運動的合運動。這就是從抽象到具體的方法。如果靠學生自己可能需要很久時間才能掌握這種方法,教師若引導得好,則可以縮短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