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力資源開發對經濟協調發展的作用
1.促進技術進步
經濟的發展是通過技術的創新推動的,而人力資源開發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人員的文化知識水平以及科學技術水平。人力資源的開發不僅提高了人才的技術能力,而且能使人才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提高他們對知識的渴望與研究,使他們能夠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的進行技術的創新,創造新的價值,以此推動經濟的發展。在知識經濟時代下,人才是第一生產力,人才競爭是企業競爭的核心,人力資源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通道,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利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合理開發人力資源,提高人才的綜合能力素質,促進技術的發展。
2.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運優化
現階段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時期,企業等各部門的產業結構也在不斷地優化升級,這就要求人力資源的開發也必須做出相應的改變,以便適應人才結構與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人力資源的優化升級,使企業的人才分配更加完善、合理。人才能有效的促進產業結構的發展,使經濟的發展進入良性循環中。所以,人力資源的優化升級能夠促進經濟的協調發展。
二、知識經濟背景下人力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人力資源開發取得了一定的進度,但是縱觀全球經濟發展中人力資源的現狀,我國與之還有很大的差別,這些差別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表現出來。
1.教育培訓體系落后
與西方發到國家的人力資源開發相比我國的人力資源開發還有很多的不足,首先我國在對人才的教育與培訓方面投入力度不夠,致使教育培訓體系比較落后,跟不經濟發展的步伐。我國政府用于教育的經費雖然在逐年增加,但是教育投入占國家GDP的比例卻呈下降的趨勢。另外我國的教育培訓體系不夠完善,很難適應高科技時代對具有創造能力與創新能力的人力資源需求。此外人力資源的投入分布不均勻,致使不同地區人力資源的數量與質量有很大的差別。人力資源的質量影響著經濟發展的高低,所以各個地區的發展差異主要是因為勞動者的素質有差異,特別是教育的差異直接影響著人才的素質。
2.人才創造力不強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文化生活需求在不斷提高,但是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比較落后,高素質人才不多。在知識經濟時代下,主要提倡“以知識創新為源泉,以服務業為載體,以創造經濟價值為目標”,大力發展創意產業。但是目前我國培養的人才大多創造能力低下,可替代性很高,對人才的培養處于初級階段。而且沒有合理的對人才進行統籌規劃。
三、知識經濟時代下如何使人力資源促進經濟的協調發展
1.加大教育投入
人力資源的發展離不開教育、培訓,我國政府應該加大對教育、培訓的投入力度,提高人口受教育水平,提高人才的質量。只有人力資源的質量提高,才能促進經濟發展的。教育是提高人力資源質量的重要手段,更是人力資源開發的基礎。東部、中部以及西部地區增加教育投入要注意均勻的原則。另外,我國中、西部地區教育基礎比較薄弱,更應該加大投入,以便促進其協調發展。
2.提高人力資源的質量
我國的人力資源基數比較大,但是人才質量低下,所以我們在控制人口數量的基礎上,提高人口的質量。人力資源的來發要注重培養人才的創造力,提高他們的技術創新能力。開展多種形式的人力資源開發手段,使人們樹立人力資源開發中深化的概念。在傳統教育的基礎上,發展在職培訓、遠距離教學、考察學習、人才沙龍等模式,提倡終身教育與自主學習,從而全面提高人才的綜合素質水平,是人才適應知識經濟時代下對科技創新技術的要求。
3.合理規劃人力資源
我國在人力資源的開發過程中,對其認識不夠深刻,應該加強人力資源的統籌規劃,在加大人力資源教育投入力度的同時,也要注重其他方面的投入力度,比如:衛生保健方面、信息網絡方面等,這些看似與人力資源無關緊要,但是它們在無形之中影響著人力資源的總體發展水平。我們必須對人力資源進行統籌規劃,制定系統的人力資源開發體系,使人力資源能夠更好的服務于我國經濟的協調發展。結語總之,在知識經濟背景下,合理的人力資源的開發能有效的促進經濟的協調發展。雖然我國現階段人力資源發展與西方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們也在不斷的改進,從各個方面提高人力資源的開發。在此過程中我們應該積極借鑒西方成熟的理論與技術成果,再結合自身的發展特點,努力提高人力資源的質量,從而更好的促進我國經濟的協調發展。
作者:張一清 單位:縉云職業能力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