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物理實驗論文
一、在學生分組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在實驗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正確地使用實驗儀器、實驗過程規范化的培養。重視操作中技能技巧的培養,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實驗,但不是放任自流,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要適時加以指導,指點迷津;遵守實驗的安全規程;要求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測量,并及時記下所取得的數據和實驗現象,要尊重客觀事實,決不允許根據標準值而改動觀察結果來湊數據,然后進行必要的計算、分析、歸納、推理,得出自己的實驗結論;要根據一定的要求寫實驗報告;實驗結束后要對儀器進行整理等。實驗過程中和完成實驗后,教師要及時檢查學生實驗效果,及時反饋,以便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規范行為,培養學生規范操作的良好習慣和嚴謹細致的科學態度。
二、在教師演示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演示實驗是物理實驗教學中一種最重要的方法。目的在于通過教師的演示講解,學生的觀察思考獲得新知識。演示教學教師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實驗中的重點內容,明確實驗的整個步驟,了解實驗器材的使用方法和規則,為學生分組實驗奠定基礎。為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我把大多數的演示實驗改為隨堂學生分組實驗,并且嚴格要求學生正確規范的使用各種實驗儀器。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一舉兩得。
如在演示“平面鏡成像”這一實驗時,在演示實驗之前,我先出示各種器材,讓學生了解他們的使用方法,然后教師講解實驗的過程和步驟。這樣一個簡單的演示實驗就成為了一個學生分組實驗,不僅使學生對整個實驗過程有深刻的印象,與此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動手能力。通過教學實踐證明,這種形式的課堂,學生學習積極性高,興趣激昂,能體驗到自我學習的快樂。同時,學生在實驗中也學到了知識,掌握了方法。科學課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只要教師認真研讀教材、巧妙設計,把演示實驗轉化成分組實驗,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的學習效果也特別好。
三、在課外小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因為物理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有許多教材里“想想做做“”想想議議”“動手動腦學物理”中的小實驗、小制作根本無法在課堂上完成。但這些內容具有很強的趣味性,比較接近社會生活,對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物理實驗教學不僅只局限于課堂,課堂外提供了更大的實驗空間,教師更應該在課后加大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課前可以安排預習性實驗,讓學生動手準備相關的實驗器材,設計實驗,不僅降低了學習難度,還充實了課堂內容,能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課后作業要涉及動手實驗題,選題要考慮器材容易找、趣味性強、操作簡單的特點,讓學生在動手中完成作業;教師課后可以組織物理實驗興趣學習小組,結合課堂知識開展動手小實驗、小制作、小發明等活動,并在課堂上展示物理實驗成果,不僅拓寬了動手渠道、動手空間,還增強了學生積極動手做實驗的激情。
例如教材在“汽化和液化”一節中,安排了一個有趣的“想想做做”實驗———“紙鍋燒水”,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就把這個實驗作為課后作業布置給學生,沒想到大部分學生課后動手去做了,還向老師請教實驗中遇到的問題,探討了紙鍋為什么能燒水,深刻地理解了水在沸騰過程中要不斷吸熱,溫度卻保持不變的物理規律;在物理實驗興趣小組活動中,學生用木板和平面鏡做出了潛望鏡,用輸液瓶和塑料瓶制作成了潛水艇,用易拉罐、塑料膜、橡皮筋做成了“針孔相機”等。課本中的所有小實驗小制作都被我的學生制成了精美完美的作品。
四、總結
總之,在實際的物理課堂教學中,只要教師巧妙設計,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會大大增強,學生動手能力會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會有所提升。
作者:趙雙永 單位:浙江省樂清市虹橋鎮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