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文教育模式規范化
根據兒科護理特點,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對護生規范化實施人文教育,使兒科護理教學不斷完善,學生的人文素養逐漸增強,為兒科護理工作培養出人文素養高,技術能力強的實用型優秀人才。
1.1教育模式規范化、人文化
以教學大綱為依據,結合教學實習、生產實習不同階段教學內容,通過座談、問卷、實習反饋等不同形式了解學生特點,設立兒科護理實習生人文教育目標,制定有針對性的,形式多樣的人文教育課程,制定授課計劃,組織實施,并持續改進。使人文教育工作有目標、有計劃、有落實、有反饋。在教學過程中,應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理解、信任和關懷,創造舒適、和諧的實習人文環境,建立融洽的師生感情,增強師生交流。
1.2注重專科特點
根據兒科護理工作特點,設置人文課程。注重傳統文化知識的傳承,提高護生語言表達與溝通能力、觀察能力,創造和維護和諧的護患關系。讓學生理解即使他們所面對的是未成年人,但兒童同樣有自尊,需要維護患兒的尊嚴。尊重患兒及其家長的選擇和習慣。這些在兒科臨床教學中有意識的增加相關課程,使學生掌握與兒科患者交流的技巧,加以示范點撥,使他們更為順利的進入臨床鋪平道路。
1.3實踐與教學相結合
引導護生將所學人文知識,應用到兒科護理崗位,使學生在臨床實習中,使用標準化禮貌用語,注重語言的表達方式,為患兒及家屬做耐心解釋,對患兒真心鼓勵,減輕其焦慮與緊張。溝通時,微笑是人際交往中的“潤滑劑”,有了微笑人們之間的溝通就順暢了很多,在兒科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更加需要微笑服務:可用輕輕地、和藹的微笑表示熱情,以自信堅定的微笑鼓勵患兒,有時一個小小的細節往往更能讓患者體會護士的用心,而更好的拉近距離,減少糾紛。教學中引導學生將人文關懷體現在護理操作、生活護理、健康指導等工作當中,為患兒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服務,使患者及家屬感到安慰與溫暖。
2、以學生為主導,教育形式多樣化
2.1以學生為主導
在人文教育實施過程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開展教育活動時,充分調動每一名同學積極性,在老師的指導下,更多的組織工作由學生親自來完成,讓他們都參與其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真正從內心理解人文知識,將知識內化,融入到學習、工作、生活中,提高人文素養。
2.2開展豐富有益的教育活動
結合護生的特點、制定授課內容,選取講座、參觀、討論會、情景教學、視頻案例等多種形式開展人文教育。定期組織學生到病房為患兒及家屬做多種形式的健康宣教,并與患兒及家長溝通,更深一步了解患兒,不斷提高與患兒及家長的溝通能力。開設網絡人文學習平臺,傳授人文知識,使學生將人文精神運用到生活、學習、工作中,讓人文精神得到更好的傳承。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人類健康觀念的轉變,為護理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和挑戰。為此我們要站在戰略的高度上,重新審視護理人文素質教育,加強護理專業學生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培養,對兒科護理實習生實施規范化人文教育,提高兒科護理實習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出人文素質高,專業能力強的兒科護理人才,為國家兒童護理事業,注入新的力量。
作者:劉穎 單位:天津市兒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