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過建立各項規章制度來規范工作流程
根據當地現在的狀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農村集體財產管理制度和財務管理制度,讓管理人員及財務人員都按照制度規定的流程去做。另外還要建立審計監督制度,有關農村集體組織的財務事務,都要按照制度進行,規范操作流程。要有原始票據,辦理人簽名并加蓋印章,經過民主理財委員會的審查,負責人簽名認可,最后由會計進行審核并入帳。只有這樣嚴格手續,嚴格把關,才能夠管理好農村集體資產。
2.加強農村會計隊伍建設
會計賬簿的設置要符合財務制度的要求,要記錄好每一筆賬目,并對所記錄的賬目進行核算。要及時登記集體資產的增減,并不定期進行清點,做到帳面所登記的數據與實際數量一致。對實行承包的固定資產要合理確定承包金額,對實行租賃的固定資產,要合理確定租金。在進行招標和投標承包時,一定要做到“三公”,即公平、公正、公開。為確保集體資產的安全完整,就要加強對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人員和財會人員的培訓,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財會人員的業務素質。
3.做好基礎性工作,理順集體資產管理體系
要做好對集體資產的登記、界定清楚產權,確保集體資產情況真實;對財務實行逐級管理,即村、組集體經濟組織委托鄉鎮經營管理機構進行代理記賬、核算和管理。但是這種委托必須是按照村民自主、村民自愿的原則,并且保障集體資產所有權、收益權、使用權和審批權都不變。這樣的管理模式讓每一項資金的使用情況更加透明化,制止了村里自己設有金庫的現象。這樣做的好處還體現在:一是使會計更趨于專業化,核算水準得到進一步提升。二是有利于村會計業務核算實行電算化,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了計算質量。三是能夠對資金進行全方位監管,避免村現金管理不嚴、挪用或亂用資金的情況發生。
4.做好審計工作,加大監督力度
做好對農村集體資產的審計監督工作,尤其是對民眾有意見的問題如土地的征用和熱點問題,集體企業改制等要組成專門的審計組進行專項審計。同時把審計結果向群眾公開,接受群眾的監督。公開要充分體現群眾的意愿,群眾想看什么內容就公開什么內容。把公開內容深化以后,就能夠還群眾一個明白,還官員一個清白。
5.制定專門的集體資產管理制度
為了防止集體資產的流失和侵害集體利益的違法行為發生,就要規范農村集體資產的拍賣行為和轉讓行為。為了增強干部對集體資產的責任感,要把干部對集體資產的管理與干部考核機制進行掛鉤,從而避免集體資產流失的現象發生。
6.總結
總而言之,農村集體資產關系我國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又是農村工作的熱點。針對在財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各鄉鎮黨委、政府要認真對待,保證集體資產的升值,從而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作者:董妮 單位:諸城市人民政府龍都街道辦事處
请填写信息,出书/专利/国内外/中英文/全学科期刊推荐与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