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師師德論文
一、營造崇尚師德的環境
師德建設應該貫穿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通過開展鑄師魂、塑名師等活動來培育德才兼備的教師;開展校以育人為本、師以敬業為樂、生以成才為志等活動來激勵教職工愛崗敬業、團結奉獻;積極開展“上好每一堂課”活動,以提升教師師德師風水準;開展以名師帶新師,以老教師幫扶新教師等崗位成長活動;組織開展“崗位賽師德”活動;開展“名師講堂”“班主任班級管理交流”“青年教師風采大賽”等多項活動,切實提高教師的師德師風水平。學校可以通過校報、論壇、校園廣播、專題講座、校園網絡等多種方式,建立自己的師德教育機制,加大宣傳力度和教育的覆蓋面。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并不只是針對任課教師來抓的一項孤立工作,學校的后勤、行政以及服務人員都應該成為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重要對象。也就是說,在職業院校工作的所有人員都應該在師德師風方面有所側重地進行教育和引導。每年定期組織開展師德師風為主題的教育實踐活動。評選出“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道德標兵”“優秀教育工作者”并舉辦模范典型人物的報告會、座談會等活動,在學校積極營造崇尚良好師德師風的輿論和環境。
二、構建有效管理機制
教師是立校之本,師德則是教育之魂。必須建章立制,完善體系,建設師德師風建設工程的長效管理機制。
(一)政治理論學習發揮思想道德教育的先導作用,通過學習一些政治理論、道德修養以及管理等知識,加強對教師以及教輔人員的政治理論和職業道德素養的提升,進一步強化和提高工作人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通過理論學習,使教師的政治理論水平和思想覺悟不斷提高,從而促進高職院校的健康發展。
(二)考核評價機制學校要建立針對師德師風進行考核測評的評價體系,制訂考評教師師德師風工作的實施方案,把學校工作人員的師德師風作為考核教師的重要內容,按照師德表現以及工作業務相結合的原則,全面綜合地進行考核評價工作,并與教師簽訂責任狀,全面實行師德師風建設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實行教師個人自測自評、教師之間相互評價、學生和家長客觀評價以及各相關組織評價的師德考評機制,在教師和工作人員的職稱資格認定、職務評聘、選拔提升、工資獎金發放等多方面進行結合和體現。此外,還要定期開展師德師風建設表彰評比活動,在評先評優方面按照師德師風建設的有關規定實行“一票否決”制,推動和形成教職員工比風尚、賽師德的良好風氣。通過系列的制度建設,促進良好師德師風建設環境和氛圍的形成。
(三)監督機制建立由家長、學生、周邊社會人士為代表組成的師德建設監督體系,共同參與學校的師德師風建設工作。通過校園網絡、意見箱、學校領導接待日、聽課評課、教學督導以及學生評教等途徑,廣泛聽取廣大師生群眾對學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各類意見,促進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良性互動循環。此外還可成立家長委員會,設立舉報電話、電子郵箱等,提供投訴平臺,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三、培養和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
教師的職業素養是提高辦學質量和育人水平,實現高職教育持續發展的核心力量。
(一)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
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僅需要一定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更為重要的是要樹立作為一名教師的一身正氣的人生價值觀。教師的品德修養是學生的精神家園,只有每位教師都成為一個品格高尚、操守純潔的人,才有可能真正培養出思想品德良好、職業技能過硬的高素質人才。教師的傳道授業是以自身的道德、行為和人格再通過言傳身教等潛移默化的方式來引導和影響學生的,所以,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是教育教學成功的關鍵。
(二)鼓勵教師“自育”,提高其人文素養
教師想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這一桶水不僅包括專業水平的分量,更為重要的是一名教師的職業水準和道德品行的分量。一個人思想上不合格,專業素質和能力越大給社會帶來的負能量和副作用就越大,更別說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因此,要倡導教師的人文精神,教師的人文素養是師德素養的核心。教師人文素質的提高是其綜合素養的基礎。即使是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再強的老師,如果沒有基本的人文素養是不太可能做到教書育人的。其次還要倡導教師的敬業精神,敬業是教育本質屬性的反映和要求,是師德建設的核心,敬業精神是一種工作態度,也是人生態度。能力和專業素質再高,沒有敬業精神作為最基本的師德支撐也不會實現良好的育人效果。所以,應該鼓勵和倡導教師不斷自育,提高人文素養,為師德師風的建設工作提供智力支持。總之,教師是一個高素質的群體,如何針對教師的特點,開展好師德師風建設工作,需要我們長期重視和不斷積極地探索,深入研究各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規律和特點,在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針對性、全面性、實效性等方面下功夫,把職業教育工作推向前進。
作者:賀豐年 單位:潞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