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小學數學論文
一、評價主體多元化
在數學課堂評價當中,評價主體通常僅僅為教師一人,由教師通過考試成績對學生的學年成績進行總評。這也是目前數學課堂評價的主要方法。這種方法一定程度上維護了評價的客觀性,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評價主體的功能。須知評價涉及到的是雙重主體,即評價人和被評價人。評價人在不同時空條件下其內涵也不同。所以單純的依靠授課教師的評價會導致評價維度的單一化。
數學不僅僅需要對書本知識進行很好的消化,教師更需要對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自我發展能力等進行鑒別,尤其是數學的學習素養,考慮問題的思維模式等。如果將學生自己納入評價的過程當中,豐富評價主體群體,就會使評價人和被評價人雙方形成良性互動,評價的效果將會更加深入人心。小組合作評價是將小組內成員充分調動起來,在數學學習的各個環節和領域進行互評和總評,并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成績的期末評定,增強了學生的自我監督能力和參與意識,讓多元主體發揮了最大化功效。
二、評價渠道豐富化
評價的渠道是指以何種方式給學生進行評價。大部分數學課堂評價僅限于試卷考核這一種形式。這種形式對于目前中國教育之現狀和數學教學模式來說有其必然性和科學性。但是隨著高素質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和多元化人才培養理念的更新,如果繼續堅持單一的評價渠道,勢必會將評價體系狹隘化,不利于人才的培養。適當拓寬評價渠道,對于學生從多方面深入數學學習領域,培養數學素養將大有裨益。現在有學校試推行的“數學成長記錄袋”便是評價主體多元化的一個典型案例。檔案袋里主要有:學生的自我表現介紹作業數學日記課堂觀察記錄自我表現學習評價小組合作評價階段和期末的綜合評價數學學習活動評價老師獎勵的喜報等等,體現了評價的層次性和主體多元性。
三、評價機制開放化
評價機制的開放是評價發揮其發展性效果的必然要求。這里的開放主要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思想上的開放,二是評價過程的開放。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所以,數學學習的人本主義理念在初級學習階段應該被提升到一個較為重要的水平之上。以動態的評價,開放的評價促進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道路上不斷發展,應該是一線教師需要關注的重點所在。
在具體實施上,數學課堂評價的開放性可以通過設立競爭機制,激勵機制來從外部得以實現。同時,小組內部動態評價,建立學生內部和師生之間的動態交流機制也是保證評價機制開放的有效途徑。評價機制的開放化最終實現的是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能得到不斷的提高,螺旋式的上升,以實現素養、能力的提升和知識的擴充。
四、定性定量結合化
如前所述,定量評價目前在數學課堂評價中最為廣泛采用。鑒于定量評價的方便快捷,以及相對公平科學,試卷分數的高低往往決定了當前的課堂教學的成敗。這對教師及學生均產生了不公平的影響,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師及學生發揮教學應用最大化的效果。定量評價固然有其好處,但是在人才培養模式,社會需求程度,課程改革趨勢等方面綜合來看,數學課堂評價不應只注重卷面成績,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定性評價就給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供師生去發揮自己的真才實干,通過語言性質的評價與量化評價相結合,可以在情感層面,態度層面,理性層面起到同步發展作用。
五、總結
數學課堂的多元評價是新課標的要求,是人才培養模式轉換的要求,也是時代對于人本真生存,發展人格的要求。多元評價不僅僅是注重形式上的表現,更注重評價主體觀念上的改變和全社會對教育教學傳統看法的改變。
作者:王彬 單位:河北省霸州市岔河集鄉西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