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管理論文
一、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管理現狀
1.課程結構不合理
受到專業課程的影響,大多數高校都是采用選修的形式來達到教學的目的,但由于選修課程并不是向全部學生開放的,因此只有一部分學生能夠接受音樂的熏陶。加上選修課一般是建立在學生自愿選擇的基礎之上的,從而導致接受教育的對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課程內容單一
大多數高校的公共音樂課程的設置如出一轍,無非音樂基礎知識、中外音樂鑒賞等幾類課程。從課程上來看,教學內容非常狹窄,主要以基礎類和鑒賞類的課程為主。大多數高校為了迎合學生的口味,一般比較偏愛于鑒賞類的課程,如浙江傳媒學院有5門音樂課程,音樂鑒賞類就有4門,比例達到90%。
二、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管理措施
針對當前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管理的現狀,筆者提出以下對于建立有效的普通高校教育管理體系的建議。
1.建立科學的教育管理模式
教育管理是如期、高效完成任務的保障,也是貫穿教學始終、聯系各個教學環節的控制過程,在學校推進教學任務中發揮著全局性和整體性的作用,從而使教學能夠有目的、有計劃地推進。因此,要想加強高校的教育管理,必須首先從建立科學的教育管理模式入手。
1.1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體系。在音樂教育管理上校長和主管教學的部門不應再享有絕對的權力,適當地將權力下放到院系。由于每一個院系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學校音樂教育管理體制必須兼顧每一個學院系的自身特點。比如在制定音樂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時候,學校只要指出一個大概的教學方向就可以了,然后要求每個學院的老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自身的教學優勢,制定出既符合學生發展,又有利于推進教學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來。這一種分權的教育管理體系,充分地考慮了教師和學生的需求,真正地做到了以人為本。
1.2完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檢驗老師在一學期內的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通過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理念等的評價,以量化的形式來測定和衡量教師的教學活動。因此,完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提高音樂教學水平、建立科學的教育管理模式的重中之重。
2.創新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合理與否直接影響著高校音樂教育的質量,在思想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各高校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創新課程設置。
2.1適當調整課程結構。高??梢愿鶕W校自身的師資力量情況、教育目標設計等來調整課程結構,形成以選修課程為主、必修課程為輔的課程結構。比如學??梢栽诖笠簧蠈W期增加一門音樂必修課程,必修課程以音樂基礎知識為主要教學內容,彌補學生在中小學時對音樂認識不足的缺陷,基本達到音樂“掃盲”的目的。
2.2拓展課程內容。課程內容不應僅僅停留在鑒賞上,而要以音樂為核心,多方面、多層次地拓展課程內容。根據素質教育、審美教育和基礎教育的三類教育方向,學??梢栽O置音樂審美類課程、音樂表現類課程、音樂創造類課程、音樂與相關文化類課程和音樂教育類課程,吸收更具有時代特征和更有生命力的音樂知識進入課堂,開闊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加強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
三、結束語
建立高效的、科學的音樂教育管理體系,對于營造和諧的、有序的教學環境,培養高素質的、適應社會需求的綜合型人才等方面具有關鍵性的作用。雖然當前高校在音樂教育管理上仍然有不足,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教育思想的變化,高校音樂教育管理體系的建立將逐漸走向制度化和科學化。
作者:何? 單位:鄭州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