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學生管理論文
第一篇
一、當前我國高校學生管理現狀及問題分析
1.學生的人文素質問題
近年來,高校學生做出惡劣行徑的報道不斷出現在公眾眼前,而一些名牌大學學生的出格行為更讓人痛心。究其原因,除了學生本身的性格養成,學生管理方面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部分高校過度追求就業率,只重視專業成績,疏忽了對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和精神輔導,更有甚者為了彌補自己在學生管理上的過失,要求學生虛假就業,威脅與畢業掛鉤。這種做法完全沒有考慮到學生,是對學生的不負責,與“以人為本”背道而馳。
2.學生與老師、學校之間的矛盾問題
在高校管理中,老師無疑充當著重要的角色,他們直接面對著學生群體,是最容易與學生發生矛盾的人。而在矛盾產生的原因當中,沒有了解學生需求成為主因。教學上,老師和學校沒有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沒有尊重學生的選擇,一味按照傳統套路教學,讓學生有機械受教的感覺;管理上,部分老師對于一些敏感問題缺少溝通,選擇強硬手段明令禁止,忽略學生感受。這些都是誘發矛盾的因素,如果“以人為本”,雙方互相尊重,進行有效的交流,一些矛盾完全可以避免。
3.學生的生活安全問題
學生在學校除了學習,生活也與學校密不可分。學校除了注重學生的學習以外,也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管理,不能放任學生自流,要將“以人為本”貫徹到底,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培養。以上是高校管理中最為普遍的三個問題,暴露出傳統管理模式的弊端,也突顯出“以人為本”管理方式的優越之處。
二、構建以人為本高校學生管理體制
1.樹立理念
在全校范圍內宣講以人為本的理念,讓學生直接感受到學校對自己的關注與重視,讓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同時提高教師素質,讓教師直接參與到理念更新的行動中來,對比新舊理念不同,發現自己的不足,提高管理能力。
2.提高管理效率
教育者也是服務者,學校日常事務工作無不是在服務學生,要加強人事、財務等部門的服務效率,讓學生不再感受到“辦事難”。同時加強學生工作部門的服務職能,解決學生關心的實際問題,如就業、經濟、心理等等,這樣不僅可以更好的服務于學生,也能獲得學生對學校管理工作的信任,以便學校管理能夠更好的進行。
3.實行柔性管理
以“以人為本”為中心,以“情”為主線,以溝通為方法,以制度規范為輔助,一切以學生為本,在遇到問題和矛盾的時候,第一方法不是命令和禁止,而是換位思考,切實了解學生的需求和感受。
4.構建良好校園環境
環境對人各方面的養成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校園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物質環境指硬件設施,包括建筑、綠化、學習設備等,精神環境指校風、心理氛圍及文化品味。將環境構建良好,學生才能受到良好的環境影響,才有向上的積極性。
5.培養創新精神
培養創新精神旨在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學生的潛力和動力,讓學生主觀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而培養創新精神的前提是靈活的教育方式,傳統的教育方式死板,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發展。運用啟發引導式的教育模式更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更好的指導學生拓展眼界,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而這也符合了“以人為本”的根本理念。
三、小結
本文針對我國高校管理的一系列問題,論述了“以人為本”高校學生管理理論的重要性和正確性。“以人為本”現今已經成為高校學生管理的靈魂,是教育意義最原始也是最純粹的存在。學生管理者只有了解了“以人為本”的理論精髓,站在發展的高度,更新觀念、把握需求,從思想、態度、方法上去落實管理機制,才能提高管理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創造型人才。
作者:彭麗芳 單位:武漢大學后勤集團
第二篇
一、在學生管理中以學生為本,適當引導
目前的教學中,大多把教師看作管理者,把學生看作被管理者,這樣劃分明確的關系使教學工作變得枯燥和機械,不免缺乏人性化,使學生與教師之間存在一定的代溝,長此以往,就形成了師生之間不和諧的關系,難以交流感情促進情感溝通,同時,也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因此,教師要以學生的感受為本,以學生的接受能力前提,清楚地認清學生看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從而尋找與學生溝通和交流的正確方式,另外,教師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平等對話,給學生講道理,述情感,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對教師和教育工作的理解,并自覺遵守學校的制度和規章,另外,教師更應該做適時的指導,使學生不致于過于散漫和放松,從而走向另一個極端,因此,只有從德智體美和情感等多個角度對學生進行管理和指引,才能增進師生情,共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保證了職業院校學生管理工作順利進行。
二、在學生管理中增強“服務”意識
目前的職業院校管理中,往往出現教師對學生硬性規定和粗暴管理的現象,當學生出現違規的行為時,教師往往大聲呵斥,并給予相應的懲罰,這樣做雖然表面上使學生規范言行,達到管理的目的,但是學生內心并不接受教師,這就要求教師改變管理方式,增強學生的認可度,在做到“以人為本”的同時也充滿了人文關懷,使學生在溫暖和諧的氛圍中被管理,職業院校的學生已經相對成熟,不再像小學生一樣少不更事,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看問題的方法和角度,并用自己的價值觀去評判身邊的事物,同時,他們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有了自己的主見,那么這時,教師就更不應該隨意評判和硬性改變學生的一些觀念,而要用“服務”的意識去理解學生的感受,幫助學生從不正確的行為和意識中改變過來,進而引導學生向規范正確的方向邁進,在做到使學生行為符合學校規范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在心靈上的成長和成熟,幫助其樹立在未來人生和職業中乘風破浪,激流勇進的勇氣和信心。
三、在學生管理中樹立以身作則的典范
在中國,大多師范院校都會有這樣的警訓,即“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不僅是一句簡單的說詞,在實際工作中更應體會并做到身為教師身為典范的重要性,因為職業院校的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那么,他們接觸到的最多的人莫過于教師和同學,而在管理學生當中,如果教師不能做到以身作則,在出現問題時勇于承擔責任,那么又如何去要求學生做到呢,所以教師本身也要服從學校的規章制度,合理教學,這樣才能給學生樹立光榮的榜樣和行為的楷模。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中,總是把教師放到非常高的位置上,樹立教師的權威性,甚至產生“老師說的就是真理”這樣的觀念,讓學生言聽計從,聽命于教師的嚴格管教,而沒有做到學生與教師的平等關系,也沒有建立師生之間的朋友關系,最終使學生產生“老師不會犯錯”的錯誤觀點,這就使教師在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沒有被及時發現,在接下來的工作中也沒有得到糾正,從而最終影響了學生管理工作的健康合理運作。
四、總結
在目前我國的職業院校中,在校學生大多處在十五至二十歲之間,這些學生的思維還處在由抽象思維向具體思維過度的階段,是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生更注重內心感受和情感體驗,傳統意義上的管理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其內心發展的需要,只有把教學中的“以人為本”理念貫徹落實,才能使學生不斷適應社會發展需要,配合教師和學校的管理,由此可見,“以人為本”理念在職業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并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另外,只有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融入到管理工作中去,才能使職業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不只局限在校內課本知識的學習中,更提高了學生的社交水平、專業知識和職業素質,最終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高質量的現代化人才。
作者:韓璐 單位:浙江省建筑安裝技術學校
第三篇
一、改革課程,提高教學質量
職業學校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來培養服務于一線的技能型人才,這就要求課程設置必須對未來經濟發展趨勢,未來人才市場需求進行準確的分析、預測和定位,課程要以就業崗位展開,以學生的職業生涯為目標,以職業能力為基礎,以工作結構為框架,以工作過程為主線,為學生的職業發展做準備,培養實踐智慧,突出職業特色,把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緊密結合起來,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出適合經濟發展的高知識水平的應用型的優秀人才,這也避免了職業教育學校在與其他高等教育學校的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二、學分制管理,激發學習興趣
實行學分管理制度,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職業規劃和社會的需要來選擇選修課的內容,通過選課的形式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對于想繼續學習深造的可以選擇提高自己的文化課程,而對于想就業的學生可以選擇實用性較強的課程,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同時也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改變學習態度、增強自信,為自己的生涯規劃掃清障礙。
三、實行人文關懷,尊重個性發展
職業教育學校教師處在主體地位,使學生處在客體的位置上,為學生制定了各種條規條例使學生不敢越雷池一步,基本上都屬于軍事化管理,過分的強調學生按照統一的步伐行動,束縛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而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理念就是要以學生為中心,關心學生的思想動態,重視學生的個性心理,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和諧和全面的發展。
四、實施民主激勵,發揮主觀能動性
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堅持以學生為根本,根據學生的自身需要為中心來開展工作。要發揚民主精神,讓學生積極參與一些問題的決策和管理,對于不合理的問題提出個人的想法和有效性建議或意見,從而進行很好的監督與落實,尊重學生的民主權利,改變他們被動地位,換起他們的積極性和責任感。如選擇優秀學生干部任輔導員或者班主任助理,輔助輔導員、班主任工作,用動機策略來激勵學生,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時學校的管理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五、優化校園環境,改善學習條件
以人為本的學生教育管理要營造一個平等、民主和自由的管理環境,在管理的過程中要充滿創造性和生命的活力,不在處于僵化和沉悶的狀態下,改善學生的學習條件,提高校園環境質量,讓學生在優雅舒適的環境中學習和生活,這不僅能促進學生自身行為文明程度的提高,同時還能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校的凝聚力,使學生把學校視為自己的精神家園。
六、結語
堅持以人為本在職業教育中就是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與成長有利,對學生知識水平與能力素質有提高,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職業生涯有規劃。總而言之,要用科學的發展眼光來審視社會,以就業為導向,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職業發展相統一,克服狹隘的職業教育理念,在學生與社會市場中起到關鍵性作用,不斷深化和豐富職業教育的內涵,不斷深化和提高學生職業發展的眼光和自身的能力培養,滿足知識經濟對人才培養的需求,促進職業教育與社會經濟的全面、協調、和諧和可持續發展。
作者:唐忠民 單位:湖南醴陵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