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賞識教育論文
一、賞識教育的適時原則
賞識教育的適時原則,是指運用賞識教育時要把握最佳的教育時機,及時賞識。記得有一次,八年級學生小李在自習課大吵大鬧,謾罵政治課代表,直到班長出來勸阻才罷休。事后,我向全班學生做問卷調查:“你本學期做了哪些好事或錯事?”“你認為哪位同學可以擔任班干部?”結果我發(fā)現小李對第一個問題回答是:“我昨天謾罵政治課代表,破壞紀律。”對第二個問題回答是:“我提名政治課代表擔任班干部。”當天晚上我就請他到我辦公室,他帶著挨批的心理低下了頭,我笑著對他說:“小李,我發(fā)現你有一個很大的優(yōu)點。”他疑惑地望望我,然后把頭一扭,準備接受我對他的挖苦。“昨天政治課代表和你吵架,今天你提名他當班干部,說明你胸懷寬廣,度量大,這就是你的亮點啊!”我用贊許的目光看著他說。“因為他工作負責,樂意為同學服務,所以我提名他當班干部。”他用誠實的語氣作了回答。“啊,你真棒,舉人唯賢。”我接著又問:“像你胸懷這么寬廣的人怎么會謾罵政治課代表呢?”他低下了頭說:“那是我不對。”我點點頭說:“這又是你一個大優(yōu)點,能正視自己的錯誤。”第二天早上,小李主動向政治課代表賠禮道歉。實踐證明,當教師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時,適時給予賞識,就能收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二、賞識教育的適地原則
賞識教育的適地原則,是指賞識教育要依據學生心理接納程度選擇合適的場所進行。有人說,賞識教育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我們并不否認。我們強調的是,賞識教育應該考慮學生可接受性,選擇更恰當的地點進行,會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例如,有一次我上七年級的政治課,我發(fā)現一個女生低頭偷看一本課外書。我一邊講課,一邊朝她位置走去。這時,同桌同學用胳膊肘碰了她一下,她發(fā)現我注意她,便慌忙將課外書塞進抽屜里。我繼續(xù)講課。下課后,我請她到辦公室,可她到了辦公室走廊徘徊了片刻,便局促不安地站在走廊旁。我走出辦公室,笑著對她說:“怎么不到我辦公室呢?”她滿臉通紅地說:“你辦公室有很多老師,我怕那么多老師看著我。”此時,我便改變了主意,把教育的地點改在離辦公室較遠的走廊處。“你剛才上課時看的是什么書?”我拍拍她肩膀說。“《斗羅大陸》”,她隨口回答。“看課外書的學生是好學的學生。我和你一樣,上中學時也喜歡看課外書,老師表揚我好學。我發(fā)現你也喜歡看課外書,所以我表揚你。”“老師,你也在上課時看課外書嗎?”“是的,當時我也在上課時看過課外書。不過,老師批評我,說在上課時看課外書會影響聽課。后來,我向老師保證不在上課時看課外書,只在課余時間看課外書。”“老師,那我以后也保證不在上課時看課外書啦,我一定向老師學習,只在課余時間看課外書。”我們發(fā)現了學生的錯誤,更應從錯誤中尋找學生的優(yōu)點。“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這句話是說,教師要因勢利導,長善救失,通過賞識學生的優(yōu)點,激勵學生進步,使之達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目的,從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賞識教育的適度原則
賞識教育的適度原則,是指對學生的賞識要中肯、準確,需褒揚的事情既不夸大,又不縮小。第一,賞識切忌虛假。賞識要求發(fā)自內心,要讓學生感到自己是值得老師賞識的。否則,學生會產生逆反心理。第二,賞識不要籠統(tǒng)。老師應該賞識學生突顯出來的優(yōu)點或長處,讓學生受到激勵,防止空乏的表揚,使學生摸不著邊際而產生疑惑心理。第三,賞識不能濫用。要正確認識賞識教育的適度性,不要事事賞識、處處賞識,濫用賞識教育會導致學生一味希冀得到老師的贊揚,對培養(yǎng)學生自我評價、自我教育能力不利。我們應該把學生當作獨立的個體,通過適度的賞識,激勵學生對自己的行動做出恰當的評價。當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學校校長時,有一天,他看到學生王友用泥塊砸同學,當即給予制止,并請他放學時到校長辦公室。放學后,陶先生回到辦公室,見王友正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顆糖果遞給他:“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比我按時到了。”當王友不解地接過糖果后,陶先生又掏出一顆糖果遞給他:“這也是獎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很尊重我。”王友疑惑地接過糖果。陶先生又說:“我調查過了,你砸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同學,這說明你很有正義感。”陶先生說完又掏出第三顆糖果給他。這時,王友哭了:“校長,我錯了,同學雖然有錯誤,我也不能砸同學,你批評我吧!”陶先生滿意地笑了,并掏出第四顆糖果說:“你已認錯,很有勇氣,再獎你一顆糖果,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陶行知先生從王友身上找到了四個方面的優(yōu)點:第一,聽老師的話,按時到校長辦公室等候;第二,尊重老師,叫住手就住手;第三,有正義感,不讓男生欺負女生;第四,有悟性,有勇氣,知錯就改。雖然王友打人有錯,但陶行知先生能在王友身上發(fā)現以上四個閃光點,并給予適度的賞識,即賞識的事實適度、情態(tài)適度、手勢適度、物質(四顆糖果)獎勵適度、用語適度,所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作者:羅谷花 單位:廣東省湛江一中培才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