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成本核算論文
一、當前我國醫院手術室成本核算現狀
目前醫院中手術科室在進行成本核算時,不能對成本進行合理的分配,并且在成本的計算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問題,簡單將手術器械成本規劃為領用科室,且在成本計算上不考慮手術器械使用的持久性,單純將其計入單月成本中是不科學的做法。目前我國醫院手術室成本核算的方式過于簡單,對醫院手術室器材領用的復雜性沒有完全的考慮,不能將手術成本合理的分攤至每一個收益科室中,使醫院手術科室的成本核算工作不能有效的開展,對手術室的成本控制工作的展開十分不利。
二、傳統手術室成本核算方式存在的問題
(一)規章制度的缺失
目前我院手術科室還未對醫院手術室成本控制工作有足夠的重視,在手術科室的工作過程中,材料浪費現象依然存在,甚至較為嚴重。由于手術科室中醫生護士對成本控制沒有足夠的重視,且在醫院的規章制度中對成本控制工作也沒有明確的說明,所以許多手術科室成員完全不清楚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并且目前開展的成本控制工作大多是事后成本統計,就是在手術室做完一臺手術或者在某時間段內對醫院做手術付出的成本進行計算,在手術前對各項材料的使用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造成了手術科室中的材料浪費問題愈發嚴重。
(二)手術科室的特殊性
手術室與其他科室不同,進行手術操作時會有許多的突發狀況。比如說病人身體異常,需要使用許多的材料對其進行清潔等,這種情況下手術科室需要顧及的不僅僅是成本控制工作的開展,更需要考慮到病人的生命安全。所以在手術科室中開展成本控制工作難度較大,這種情況下若堅決實施成本控制工作,控制手術材料的使用量,對病人的救治工作將無法正常開展。
(三)計算方式過于簡單
目前醫院手術科室的運營成本大都來源于對手術器械的領用,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手術器械在領用過后通常能使用較長的一段時間,但是在計量成本時,通常是直接將器械的發票價格直接加入此月份的醫院手術室成本,造成在發票開具月份內醫院手術科室的成本虛高,這種做法對統計醫院成本會計信息十分不利。會計信息的統計是為了明確醫院手術科室的成本值,為規章制度的出臺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但是目前的做法明顯不能滿足這樣的要求。
三、如何完善醫院手術室的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
(一)提升醫院管理人員成本觀念
首先,計劃經濟時期由于國家對醫院這類單位有大量的福利補貼,所以醫院的福利性較強,其中的醫護人員對成本核算與控制的熱情不高。但是當前我國實行的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條件下,各醫院間存在激烈的競爭,想要實現醫院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就需要醫院對自身的成本有較好的控制能力。總而言之,就是醫院管理人員需要對自身專業素質有所要求,并且提倡全體醫護人員進行成本管控方面知識的學習,而后促進醫院手術室成本核算水平的提升,完成對醫院整體成本的控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對成本的控制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對醫院的綜合競爭力的提升。其次,需要建立正確的成本效益觀念。目前醫院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成本控制,醫療服務由于其特殊性,所以需要對其質量有一定的保證,醫院的成本控制工作需要做到的就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盡量降低成本。在進行投資活動,即購買各類醫療器械時,需要對該器械的使用前景進行深入的分析,盡量規避風險。
(二)完善醫院成本管理體系
建立手術室二級庫房管理制度,對各類手術器材進行統一的管理。利用二級庫房完成對手術成本的準確核算,不僅能將手術室的成本責任明確劃分,讓手術室成員對自身的成本控制要求有清楚的了解,并且還能夠清楚的了解各個手術室內消耗成本的具體數額,使手術室成本更科學的分攤。具體的做法是在采購醫療用品時需要遵循規范的流程,保證材料的驗收、入庫、保存以及領取各環節科學有序。各手術科室想要領用材料只能從庫房中領取,不得私自挪用。保證所購產品的質量及規格符合自身的使用要求,若采購完成后發票需要延遲開具,則需要對所購物品進行估價,然后投入領用中,以評估金額算入手術科室的成本中。在選擇二級庫房的管理人員時,應當使用掌握了相關專業知識的人員,例如手術護士等,并利用互聯網管理系統對物資進行統一管理。二級庫房的管理人員還需要負責對手術室的成本進行核算,例如手術科室的二級庫房管理體系主要負責的就是手術科室中發生的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例如各類器械的成本、藥品的成本等依照手術室的具體使用情況而定,間接成本按相關規定分攤至各個手術科室中。對于水電費等雜項,可以對其進行統計分析,掌握其發生的規律,并針對統計規律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
(三)確立醫療事故責任制
手術室是醫療事故的高發地,也是我國目前醫患關系緊張的最重要影響因素。目前我國大部分醫院中關于手術事故的責任判定體系并不規范,賠償大都由醫院負責。雖然《醫療事故鑒定暫行辦法》中對醫療事故責任的判定有明確的說明,規定對醫療事故責任的判定需要在專家鑒定組綜合分析醫療事故過失行為對事態發展的作用以及發生事故的患者本身的狀態之后進行客觀的判定,根據判定結果實施賠償,但是由于在手術過程的特殊性,想要獲取主刀醫生出現錯誤的證據非常困難。通常醫療事故有四個等級,完全責任、主要責任、次要責任以及輕微責任,不同程度的醫療事故賠償標準也不相同。在劃分出事故等級后,會在醫院、科室與事故個人之見進行分攤,目前通行的分攤比例是7:2:1。所以由于在證據的缺失以及個人需要負責的賠償金所占比例較小,醫護人員在面臨醫療事故時需要付出的代價較小,并不能起到很好的震懾作用。明確醫療事故中的責任,對手術室成本的控制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醫院需要加緊構建切實可行的醫療責任劃分體系,對手術室中發生的各項事故責任進行清晰的劃分,給醫護人員施加一定程度的壓力,保證其在工作過程中能全身心的投入,降低醫療事故發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時提升醫院的經營利潤。(本文來自于《財會研究》雜志。《財會研究》雜志簡介詳見。)
四、結束語
目前我國醫院手術室成本控制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作為醫療工作者,應當在日常工作過程中通過自身的努力,努力推進醫院成本控制進程不斷深入。手術室成本在醫院成本中占很大一部分,針對手術室成本控制開展工作能為醫院整體成本控制做出重要貢獻。
作者:翁潔 單位:浙江省余姚市人民醫院財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