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初中歷史論文
一、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
1.1歷史教師師資隊伍問題
有相當一部分歷史教學老師,甚至不是歷史專業畢業的教師,大多都是跨行的學科,這部分教師自身就在歷史方面存在著一定的缺陷,那么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也就無法引申出自身的歷史學識,僅僅只是照本宣科,無法讓學生深入的了解到歷史課程的魅力。盡管在初中階段進行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其中的相應教學內容都僅僅只是單純的對歷史進行描述,但是在提升民族自豪感以及歷史認可度方面,也同樣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如果說其教授歷史課程的教師自身都并非屬于歷史專業體系,那么也就必然無法充分的發揮出歷史教學的相關功能。
1.2學生在歷史課堂中的學習態度問題
學生本身對于歷史教學內容的認識以及教師本身所起到的指導作用,都會直接對學生學習歷史課程學習態度產生影響。這主要是由于絕大多數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面臨著相應的升學壓力,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客觀因素,這致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濃厚的學習興致,甚至于部分學生上課根本沒有將注意力集中在教師的授課內容上。因此,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如果說不對學生進行靈活的引導,那么學生也就無法產生較大的自覺性、覺悟性,更無法培養出良好的學習氛圍,整個初中歷史教學課程也就無法順利的執行。
二、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性
無論是將升學作為考試的最終目的的教學方式,還是將素質提升作為根本目的的教學方式,本身在質量方面都應當要重視。并且在當前教學制度的規定之下,開始對輕負擔的教學方式加以重視,這也就代表著,必須要對提升教學質量的方式進行改進,以此來達到高效課程教學效果的目的。由于教學質量是對教學方式效果以及學生學習方式效果進行檢驗的主要標準,同時也是保證教學任務是否能夠如期完成的一個關鍵所在。那么針對歷史教學質量進行強化,也就成為了課程改革過程中所必須要加以重視的重點內容,這是所有歷史老師教學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點義務、責任。
但是,由于部分客觀因素的存在,導致初中歷史在我國當前的教育系統中,依然是處在一個旁支的地位,沒有得到較為良好的重視。僅僅只是以歷史學科來對于教學時間來進行規劃,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極為不科學一種行為,并且從本質上來說,人類漫長的發展歷史,都僅僅只是被濃縮在了一個較為精簡的教材課本之中,其內容并非是完善的。同時,又因為歷史課程并沒在教學之中占據主要地位,導致部分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僅僅只是在歷史課堂上進行翻看,在課外休息時間中甚至沒有觀看任何的歷史教材,絕大部分的歷史課程內容掌握時間,都集中在了寥寥幾節歷史課程上。通過這方面的情況來看,只有針對歷史課堂的教學質量進行強化,才能夠使得老師能夠利用僅有的時間來達到教學的目的,如此以來也能夠保證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更加完善。
三、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3.1建立平等、輕松自由的教學環境,為學生創造最佳的學習氛圍
眾所周知,古希臘假設沒有民主平等,就不會成就璀璨的文化;假設在戰國時代沒有自由的理念,就不會出現各抒己見的局勢。所以,在教育教學中我們應該為學生打造出一種民主平等、輕松自由的教學環境,老師應該多與學生溝通,和學生站在同一平面上,引導學生融入歷史,讓學生保持思維靈活、主動思考的狀態,讓學生能夠勇于提問、勇于想象、勇于挑戰,能夠將自己的觀點發表出來,讓學生的創新觀和創造能力得到提高。
3.2讓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新一輪課程革新的觀念是提倡新穎的學習方法,要求學生在新局面下不再是被動的掌握知識,應該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是主動追求學習的學習者。新局面下的老師應該不是課堂中的主體,應該是引導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在教育教學中起引領作用。教師應該引領學生積極融入課堂,慢慢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及時更新觀念,創造新的教學方式,建立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指導的師生關系,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要作用,讓學生學會如何有效的學習。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進行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本身首先需要做到的一個方面,就是要用心對課程進行計劃、安排,通過該方式來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對歷史學習所具有的興致和積極性,從而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極大的強化自身社會歷史觀,不僅達到了了解歷史的目的,還能夠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
作者:姜波 單位:黑龍江省大慶市第四十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