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初中數學論文
一、初中數學教學的特點
1.初中數學教學內容的特點
在整個的數學教學的系統當中,初中數學學時所占的份額是很大的,同時,它又對其他學科的學習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數與代數、綜合實踐、圖形幾何和概率統計構成初中數學教學的內容。初中的數學可以說是小學數學與高中和大學數學的過渡。因為初中數學的內容對于升學以后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基礎的知識,學好初中數學可以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輕松很多。但是要學好數學,小學數學的學習的好壞又會對初中數學的學習產生直接的影響。由此可見,初中數學的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對于高中的數學課程,是一個對初中數學知識進行拓展的過程,對于高中的數學僅僅只是把初中原來的問題定量化的一個過程,說白了,就是用初中的數學知識來解決高中的問題。因為高中的問題,是從初中數學問題的復雜化得來的。一棟大廈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它基礎的部分,地基打不好,會對整棟大樓產生不利的影響。所以,初中數學也一樣,作為整個數學教學體系的基礎,它的作用也是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鑒于初中數學教學內容的特點,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更加重視數學教學的工作。
2.初中數學教學對象的特點
根據教學對象的不同,決定了教學模式的不同。而決定初中數學教學模式的主體對象就是青少年。人的智力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正是青少年時期,這個時期的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但正是這個特點,使得初中生形成了以下的這些特點:興趣面比較廣、可塑性比較強、較強的求知欲望、有充沛的精力等等。這些特征使得他們對初中數學的學習有更大的積極性,與此同時,也是他們的這些特點,使得他們這些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對外面的世界有更大的求知欲望。但是由于這些外界因素的影響使得他們的自信心受到了沖擊,時常受到情緒波動的影響,也使他們缺少相應的意志力。由于初中生對數學的學習還是處于一個初級學習的階段,受到外界的影響,也使得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受到了限制。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并根據他們各自不同的特點對其進行數學上的指引。數學教學的目的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和認知能力為其最終目標的,并不斷地改進學生的學習思考能力,以及學習的習慣。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新模式
1.初中數學教學模式中的講授模式
在我國的傳統教育中,最原始、最簡單的一種教學模式,那就是講授式。講授式操作起來比較簡單,對知識的概括性以及系統性會比較強。在進行講授式的課堂上,教師大多是以語言描述的形式系統性地向學生傳授一定的知識以及能力的。在初中數學授課的過程中,教師通常會在備課的時候先想好應該以什么樣的方式對知識點進行解析可以使學生理解得更加的透徹。所以,教師們會先對所要學習的課程進行系統性的概括之后,根據不同的知識重點,或者知識要點進行解剖,使得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很好地接受老師所總結的內容。對于講授式的教學,對學生也有一定的要求,那就是學生在聽課的過程當中,千萬不可以開小差,根據老師傳授的知識可以養成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初中的數學教學中,講授式是教學模式的重點,當時處于節約時間的考慮,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適當的運用一些輔助工具。
2.初中數學教學模式中的師生談話模式
首先,先來說明一下什么是師生談話模式。師生談話模式就是說,學生根據自己已經學到的知識與技能,針對教材中的問題提出自己的問題。由于沒有了教材的輔助,使得學生不再依靠課本來進行思考問題,而是會提出自己的見解,進而獲得一些新的知識和能力。作為一種誘導性教學方式,師生談話模式不僅可以啟發學生的思考能力,還可以活躍課堂的氛圍。
3.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學生討論模式
學生討論模式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這種教學模式的開展,需要有教師事先設定好一個教學問題,然后把學生進行分組,使學生們之間可以很好的協作,使得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獲得一些新的知識與能力。雖然學生討論模式的涉及范圍會比較小,但是對于學習的效果卻有了顯著的提升。在這種模式中,教師的工作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對于學生的建議,教師會有較少的評論和正確與否的判斷,而更多的是關注了學生之間是否相互啟發,以及啟發性有多大。
三、總結
教學效果能否達到最佳狀態,關鍵是看不同的數學教學特點是否采用了正確的教學模式。為了在實際的教學中可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對這些教學模式進行不同的組合。
作者:王冬梅 單位:江蘇省濱海縣界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