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功能
(一)身體鍛煉功能
幼兒進行身體鍛煉應遵循以下幾方面要求:
1.全面性。在幼兒身體鍛煉過程中,安排全面多樣的活動內容和方法,選擇有頭部、上下肢、腰部、背部等全身鍛煉的活動內容,又要考慮各種活動之間的相互關系,并靈活運用多種形式與方法,維持幼兒的興趣,保證身體的全面發展。
2.適量性。幼兒身心發展不完善,具有骨骼軟、關節易脫臼、心肺功能弱、神經系統控制能力差等特點,在身體鍛煉中需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負荷和心理負荷。所以在鍛煉中要遵循幼兒身體機能適應性規律和生理機能活動變化規律,保持適量的運動負荷和適量的心理負荷。教師需要合理安排各種鍛煉形式,動靜交替,緩急結合,并根據季節和場地器械等調節運動量調整組織活動形式。
3.簡易性。幼兒階段的身體鍛煉主要是增強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掌握基本的動作技能,如走、跑、跳、投擲、平衡等,以及基本的體操動作。幼兒身體鍛煉的動作要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簡單易學。
4.漸進性。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在組織身體鍛煉時要符合其年齡特點和身體發展順序,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教師安排體育活動內容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逐漸深化;運動量要根據幼兒生理機能活動變化規律由小到大,使幼兒在學習基本動作的同時,不斷提高身體素質。
5.游戲性。幼兒身體鍛煉不同于其他階段的身體鍛煉,不搞專業化訓練,沒有達標測驗,主要是將身體鍛煉的各項活動游戲化,這不僅有助于培養幼兒的活動興趣,而且能夠發揮幼兒練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有效地鍛煉身體。
(二)習慣養成功能
班級是幼兒就餐、盥洗、睡覺、游戲、學習等活動的重要場所,幼兒的各項活動需要合理有序安排,使一日生活常規化。這需要教師在工作中對幼兒耐心指導,使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作息、衛生等)、交往習慣、學習習慣、安全習慣等。幼兒良好習慣養成需堅持以下幾點:1.科學安排幼兒一日生活。教師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對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的時間、順序給予合理安排,并提出具體的指導要求,有利于幼兒知道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情,逐步形成動力定型,使各種活動有規律,減少神經細胞的功能消耗,同時也保障了班級活動有條不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堅持執行,積極與家長合作。一日生活習慣的形成貴在堅持。班級生活常規制定后,不能隨意變更,否則不利于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生活常規的“固定化”不僅在幼兒園,而且在家庭中也要一貫執行,教師要積極鼓勵家長在家庭中配合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常規,避免習慣培養脫節而出現幼兒在家里和園里表現不一的現象。3.關注個體,保教合一。面向幼兒全體的生活常規和行為要求,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兒童的發展水平,因此需要對班級個別幼兒進行特殊照顧。對生活自理能力弱者,教師需要更多的耐心指導,逐步培養其生活自理能力;對生活自理能力強者,可讓其照顧其他幼兒,培養服務他人的能力。習慣養成教育是一種生活教育,將幼兒良好習慣養成教育融于生活,需要保教人員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細節及時教育,同時,保教人員之間要相互合作,要求一致,做好幼兒習慣培養工作。
(三)衛生保健功能
衛生保健工作是幼兒園一項重要的管理工作,也是實現幼兒園保教目標的重要內容,是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重要保證。幼兒各器官系統發育不成熟,身體免疫能力弱,易感染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幼兒的身體健康。因此,衛生保健工作對幼兒身心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不僅能夠增強幼兒抵抗疾病的能力,提高幼兒適應環境的能力,還有利于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班集體中幼兒衛生保健工作包括: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好常見病預防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或報告;根據不同年齡開展與其相適應的體格鍛煉,增加幼兒身心健康及抵抗疾病能力;采取各種安全措施,保障幼兒人身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選擇適合幼兒身心發展和健康的玩具、教具以及制作材料;做好班級環境衛生與個人衛生工作,為幼兒創造安全、整潔、優美的環境;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學習自我保健技能,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等。
二、教育功能
幼兒園班級工作除保育工作外還包括教育工作,教育在幼兒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它利用遺傳、環境中的積極因素,控制不利因素,通過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培養幼兒與周圍環境積極互動,從而促進幼兒認知、情感、道德等方面的發展,幫助幼兒獲得社會交往所需的知識和技能,逐漸從“自然人”向“社會人”轉化。
(一)認知發展功能
幼兒期是人生中發展變化最為快速的階段,幼兒擁有巨大的學習潛力,是各項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幼兒的認知特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無意記憶和無意想象占主導,記憶量小速度快,想象力豐富,充滿好奇心,語言發展迅速。美國心理學家本杰明•布魯姆的實驗研究表明,幼兒期是人的智力發展最佳時期。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形式,各個班級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采取多種形式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增進幼兒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在游戲活動中促進幼兒認知的發展。例如,語言領域的圖畫故事,教師可以采用聽賞、復述、角色扮演、故事改編等方式激發幼兒的興趣,并利用圖畫故事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邏輯推理能力,從而促進幼兒認知發展。
(二)情感發展功能
幼兒情緒情感不穩定,容易變化,常常表現為不同情緒能夠在短時間內進行轉化。幼兒對情緒的控制能力較弱,受大腦支配性較差,其情緒來勢突然,容易沖動,而且年齡越小越明顯,并且易受外部環境感染,情緒情感外露。幼兒園班級生活為幼兒的情緒情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機會。在集體生活中,幼兒需要遵守班級常規,不能任由自己情緒好壞而破壞規則,需要學會控制情緒,學會情緒的表達,需要在合適的場合下用恰當的方式表現。幼兒情感教育的核心內容是愛,因此,教師要引導幼兒從關心和愛護身邊的人、事、物開始,讓幼兒在得到愛的同時學會奉獻愛。情感教育可結合節日、創設主題等活動進行,不能簡單說教,可通過游戲、故事等形式培養幼兒的積極情感。
(三)社會性發展功能
教育的重要功能就是引導人從“自然人”向“社會人”轉化。幼兒社會性發展主要是指幼兒如何認識自己、如何認識他人以及如何認識社會,這種認識能力對于正確規劃自己,與他人和諧相處、順利融入社會生活起著積極的作用。幼兒期是個體社會化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在班級中與老師、同伴的交往是社會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幼兒在交往中形成自我意識,進行自我控制,并把班級常規、人際交往的準則等內化為自己行為的一部分。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具體內容包括:正確評價自己,有自信心,樂于參加活動;培養人際交往能力,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分享和合作;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社會行為規則,具有責任感等。教師在培養幼兒社會性過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項:1.班級執行社會性教育時要根據幼兒的社會認知水平和班級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具體情況實施。小班教師引導的重點是認識自己,擺脫自我中心,適應集體生活,遵守集體規則;中班教師引導的重點是認識“我”與同伴的關系,關心和幫助他人,樂于與同伴分享;大班教師引導的重點是幼兒認識“我”與社會的關系,學習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愛護環境,善于合作,具有責任感等。2.幼兒社會性培養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需要將社會性教育的內容滲透在各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創設一個充滿關愛、理解和支持的心理環境,提供各種人際交往互動條件,并以同伴、朋友的身份參與和引導幼兒活動。3.幼兒社會性發展需要家園合作,雙方采取一致的教育態度和方法,因此,教師需要做好家長工作,協助家長在家庭中創設一個充滿理性的愛的環境,并為家庭教育提供指導,實現家園協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三、社會功能
班級的社會功能是指班級對社會發展所起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影響作用。幼兒園班級對社會的政治功能體現為班級通過對幼兒身體、認知、情感、知識、社會性等多方面的引導與教育,為社會未來合格公民的培養奠定良好基礎;幼兒園班級對社會的經濟功能表現為通過幼兒園班級對幼兒的保教活動,使幼兒健康成長,從而減輕家長育兒負擔,解放勞動力,使其能夠全身心投入社會勞動與建設,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幼兒園班級對社會的文化功能主要體現為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為繼承傳統、傳播文明、創新文化等方面服務。本文主要從幼兒園班級服務家長和服務基礎教育兩方面討論其社會功能。
(一)服務家長,指導家長科學育兒
幼兒園在工業革命時期誕生的主要目的是解放家長,為家長參加工作提供簡易的育兒服務。我國《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提出“:幼兒園同時為家長參加工作、學習提供便利條件。”幼兒入園時已具備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通過保教人員細心全面照顧,幼兒能夠在班級中正常生活、學習,減輕了家長負擔,為其積極參與工作解除了后顧之憂。另外,家長在育兒過程中會存在一些疑惑甚至錯誤的教育觀念與方法,保教人員有義務和必要通過各種形式向家長宣傳科學育兒知識,引導家長正確育兒。通過家園合作,共同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二)服務基礎教育,為幼兒終身教育奠定基礎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總則中提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在《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提出“:幼兒園是對三周歲以上學齡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機構,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制度的基礎階段。”由此可見,幼兒園班級活動具有基礎性,它不僅為幼兒進入基礎教育階段服務,而且為幼兒終身教育奠定基礎,其基礎性主要體現為:培養幼兒基本的生活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順利實現幼小銜接,為幼兒進入小學后能夠正確認知、情感健康發展、社會性能力增強奠定堅實基礎;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為其順利融入小學班集體的學習與生活提供了集體生活的體驗以及與同伴相處的經驗。總之,幼兒園班級對于幼兒的健康成長與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重要性通過班級的功能得以實現,即通過班級的生活功能、教育功能及社會功能的發揮,實現幼兒多方面的成長與發展,并為幼兒未來健康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作者:付麗和 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