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班主任德育論文
一、重學習,爭上游
來到我們職業高中的孩子,大部分屬于“學困生”。用我們校長的話說,他們是一群被普通教育耽誤了的孩子。為此,如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是我和學生們首先要面對的難題。經過與學生,科任老師的溝通,交流,我確立了一個“班風,學風建設與個人發展協調并進的”德育模式。首先,我引導學生開展一次分析和研究自己的活動。讓他們全方位的認識自己,明白自己在學習上的的優點、缺點;思考自己的過去,審視自己的現在,設計自己的將來。
其次,讓他們為自己進行一次目標定位,目標的設計一定要具體可行,“跳一跳就能夠得著”。有了前邊兩次活動的鋪墊,孩子們逐漸認識到了學習對于自己的重要,激起他們對于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幫助他們糾正過去不良的學習習慣,重拾學習的動力與勇氣,從而形成一個“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最終學校師資力量的雄厚與同學們學習態度的專注構成了我們學習成績不斷上升的趨勢。在歷年對口高考的成績中,我所帶的班級各科成績在全市兄弟學校中都名列前茅。
二、抓細節,細潤物
我始終做到,把班里的每一個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上關注他們,思想上與他們們深入交流。把孩子們當作一個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豐富內心世界的“人”來看待,誰是單親家庭,誰有早戀現象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我都了如指掌。根據本班學生的性格特征,在管理教學中靈活方法、熱心關懷、平等信任,真正努力達到“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我還經常通過打電話、邀請家長到校,家訪等方式,及時了解學生的各方面動態,有效地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
有時,辦公室的姐妹們開玩笑說:你是老師,又不是他們的媽,管這么多干嘛?可我深知,教師絕不只是一個職業符號。沒有情感的投入,哪能走入學生的心里。不能走進學生的心里,哪能擁有教育的力量。直到現在,好多已畢業進入高等職業院校或已走入工作崗位的孩子們依然和我保持著聯系。他們在學習工作中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依然會在第一時間想到向我傾訴。每每這時,我想說,我驕傲,我是你們的老師。
三、養習慣,愛我家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始終注意培養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感,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強化他們“班級是我家”的意識,告訴孩子們每個人都有責任與義務去愛我們的家。因為我們的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多數人沒有養成一些良好的衛生習慣。隨地吐痰,亂丟東西等現象特別嚴重。針對這種狀況。我連續幾次召開了主題班會,除了“約法三章”,更重要的是改變學生的衛生觀念和衛生習慣。讓他們明白:成敗就在自己的舉手投足間。事實證明:每個同學都用行動證明了自己對班級這個小家庭的熱愛與關懷,并且養成了使他們終身受益的習慣。2011-2012年我班獲紀律、衛生流動紅旗共20次,創全校之最。我也相信,這種衛生習慣的培養會讓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受益匪淺的。
在我看來,愛才是作為一名合格教師的第一要義。愛我們的學生,愛我們的事業。只有這樣,才能找到自己的職業幸福感。反之,缺少老師對他的愛的孩子,也不會去愛自己的班級,自己的學校。而內心缺乏愛的人,就無法在社會中立足。因此,在德育教育方面,作為班主任,我們沒有理由放棄任何一個學生。
四、總結
人都說,“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我就是那“春泥”,我將把我畢生的愛與智慧獻給我的孩子們和我所鐘愛的教育事業。最后我想借用艾青的一句詩表達自己對于所從事的教育事業的一份情感: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作者:賈秀玲 單位: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