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班主任德育論文
第二篇
一、關愛學生是初中班主任持久開展德育工作的基礎
在應試升學的壓力下,許多班主任更關心學生的成績,甚至根據成績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并且施以不同的態度,這不但與教師職業道德想背離,更是傷害學生自尊與心靈。班主任作為一個大家庭的“一家之長”,要關心愛護班級里的每一個學生,真心希望每個學生都能健康成長,真心希望每個學生都能成材。
老師有愛心,關愛學生,學生才能更加熱愛老師,師生感情才能不斷加深,構建和諧班隊集體,才有利于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做好德育工作。比如班主任利用空余時間經常家訪,給家長帶去孩子最近在校的表現,這樣不僅能溶解家庭和學校之間的“冰墻”,形成教育孩子的“合力”,更是建立健全學校、家庭、老師三位一體的德育教育網絡,形成全員、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機制。
二、開拓創新是初中班主任持久開展德育工作的關鍵
開拓創新,是一個時代的主題,是時代中人們尋求發展的根本,而班主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體,開拓創新是其持久開展德育工作順應時代的必然選擇。首先,初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的開展時需要注意的是,要以學生個人為主體,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德育的發展,從而讓學生完成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并能夠自覺、自律地進取,讓學生不僅能在獲得知識當中獲得快樂,還能夠全面地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初中班主任在進行德育教育工作的時候,需要堅持德育發展,提高學生的素質為目標,進一步地突顯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初中班主任每天接觸的是一個個有思想、有感情,但是世界觀、價值觀都需要塑造的活生生的人,一個個繽紛多彩的不同的世界,做好班主任德育工作,一定要根據每個學生各自的特點,運用不同的工作模式、不同的思路去實施德育工作,關心學生,傾聽他們的心聲,欣賞他們的長處,班主任還需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并積極地引導學生讓其樹立起優秀的品格,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形成優秀的學習習慣,提高個人素質,并取得新的突破。其次,初中班主任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須努力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只有能夠真正適應社會,才能夠在社會中堅定立場,保持自我,不卑不亢,不屈不饒。
在具體工作中,班主任可以采取組建學習小組、互助小組,這樣能夠讓學生相互比較,并且能夠讓學生發展成為“一對一”互助小組,讓學生在發展自我學習素質的同時,能夠幫助他人,從而讓學生能夠有良好的互助習慣和助人為樂的精神,同時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方面,同學之間都可以展開競爭。使比、學、趕、幫在班級蔚然成風。
三、結論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任重而道遠,堅持德育管理理念,堅持德育工作持久性與創新性的和諧統一,堅持“立德樹人、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形成從自發到自覺、自律、自強、進取的班風。在進行德育教育工作的同時,初中班主任還需要注意的是讓學生能夠在汲取知識養分的同時,還需要注重學生的個人素質全面發展,并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身修養,讓學生成為有思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
作者:李德龍 單位:浙江省永嘉縣橋下鎮中學三中
第二篇
一、在重要節日和紀念日展開德育工作
我國是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文化古國,也是世界上的文化大國,我國具有很多積極向上的傳統節日、紀念日,在這些傳統節日、紀念日通過舉行活動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具有重大意義,能收到良好效果。在重大節日開展文藝會演、各種興趣小組、故事演講等都是行之有效、喜聞樂見的德育工作方式,能夠為德育內容注入時代特色,在師生之間形成良師益友的正能量環境。
二、創新并開展文化德育活動和生活德育活動
一次活動的德育效果勝過無數次說教。逼迫灌輸式的德育模式早已不適應今天初中生的實際需要。我們要創新德育載體,尋找德育途徑,寓德育于活動之中,讓初中生在活動中去感悟、體驗,提升自身的德育修養。
三、總結
德育教育是初中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根據初中校園的實際情況和初中學生的年齡特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的作用至關重要,通過班主任培養學生的德育素養觀念,提高學生的自我德育管理能力,才能提高初中生的德育水平,為他們高中乃至大學進一步接受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者:嚴金洪 單位:江蘇省靖江市濱江學校
第三篇
一、“無中生有”,“錯中求對”
賞識教育里“無有生有,有中生好”是個好辦法,學生違反紀律了,是壞事,應該批評嗎?應該。如何批評,這就要講究策略、講究智慧,就要帶著求“好”的思維,善于從錯誤中發現好的方向。正如周弘老師所說的,第一、先賞識,后教育;第二、對事不對人;第三、以不傷害孩子的自尊為前提;第四、要表達對孩子的疼愛之情。一次,我班里一個小組長怒氣沖沖地來找我,說周北洲故意把她們拖的地弄臟了,要我處理,說還要罰他掃一個星期。周北洲是個活潑好動、學習較懶惰的同學。他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樣來到我面前,非常不服氣,愛理不理。我一看,可能里面還有文章,我先支走其他同學,讓他坐下冷靜下來,和顏悅色地問他,他很快就說出來了,但語氣較沖。原來是拖地的同學不讓他進又不幫他拿東西,他就硬闖了。
我也明白了,這不僅是他的錯,只批評、懲罰可能不管用了。我想:看來我得反其道而行之了!于是,我抓住其進教室去是為了別人拿東西這一點,表揚他為人仗義、夠朋友,能夠舍己為人;更可貴的是還想到:只他一個人進去弄臟的地方不多,如果一伙人進去的話就搞太臟了!這一番表揚下來,連他都不好意思了,連忙點頭,說:“老師,我錯了,我去把它拖干凈,你不要罰我了,好嗎?”我又有什么理由罰他呢?
二、高目標、低要求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對子女的學生成績就非常在意。分數低了,一頓臭罵;就算成績有七、八十分了,名次后了,還是一頓指責。我們老師也經常犯這個毛病,給學生定的目標太高了,變成苛求了。就好象樹上的蘋果,如果那高度是跳一跳能夠得著的,學生就會努力;如果跳一跳還夠不著,他們就會失去努力的信心。因為老是跳,老是夠不著,就會找不到成功的感覺,而失敗的感覺卻在加深。結果,學生灰心,老師失望。
三、常懷關愛,身心感染
對于后進生,很多老師“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很多時候會說出一些嘲諷與貶低的話,其目的也許是為了激起他們的上進心,但卻深深傷害了他們的自尊,他們接收到的信息是老師看不起自己。于是頂嘴、不聽話,甚至仇視老師的情緒就自然而然產生了。后進生如果長期被老師看不起,就會形成兩個極端,一種是對老師充滿敵視,一種是自己也看不起自己,從此活得萎萎縮縮。“士可殺,不可辱”,我們要注意批評的語言,學會不用反語,而用賞識的語言,期待的語言;是指出他的錯誤,說出自己的感受;因為愛他,所以賞識他。
四、總結
愛是不能中斷的,賞識是生命中的空氣和水。如果愛自己的學生,就應該相信他是世界上最好的學生。只有在心底里堅信他們行,學會創造環境,給學生找回好學生的感覺,給學生一個快樂的心情,一切才有可能。
作者:梁慧 單位:廣西大化縣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