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好作文的批改工作
1、從學生的本人實際出發來批改。
例如有位學生在作文中寫錯別字的現象比較嚴重,如把“克服”寫成“刻服”,把“刻苦”寫成“克苦”等。為幫助這位學生加強對這些同音字、形似字的認識,我對每一個錯別字都打了圓圈,并要求此學生以辨字組詞的方式來自己改正。這樣使學生既動腦又動手,對于糾正錯別字,收到的效果就比較好。
2、以靈活多樣的方式來進行批改。
作文批改的方式多樣化:一是教師批改,總批、旁批、眉批,或者有選擇地進行精批細改。二是課堂上教師批改和學生批改相結合,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作文,與學生一起討論和修改,然后再引導學生把經過集體修改好了的作文和自己的作文對照,加以自我修改和補充,這樣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書面批改和當面批改結合,尤其是對于一些內容離題較遠、條理過亂的作文,我就需要和這些學生當面談談,給他們更具體的指導。
二、抓好作文評講后的的消化提高工作
1、注重加強書寫的聯系。
比較多學生都不大重視書寫字體,常常是比較潦草糊涂,包括字、詞、句、段、章都有。因此,我把端正地書寫字體當作是作文教學的最基礎的最起碼的要求,常常對這些學生進行教育,并要求其重新抄正。
2、注重抓好標點符號的修正和運用。
有些學生的作文常常是“逗號”和“句號”到底,沒有其他的標點符號;又或是該“逗”的作“句”,而該“句”的偏作“逗”。所以,我在布置學生重新訂正自己作文中錯誤的標點之后,又把作文簿收上來,予以復查并改正其錯漏。
3、注重加強改正錯別字和辨字組詞的訓練。
對于一些學生寫錯了的比較生僻的錯別字詞,我給予改正,而對于一般的錯別字,我都用紅筆給其打上圓圈,要求學生自己改正,并把一些類似的字寫上,以求加深印象。同時要求學生列一個錯別字訂正表,整理自己所寫的錯別字,分階段進行自我檢查,我則對學生進行抽查督促。注重加強學生辨字組詞的訓練。如有些學生常常把“辨別”寫成“辯別”、把“氣概”寫成“氣慨”等,其原因是由于學生對一些常用字詞的的偏旁部首、讀音或者字詞的組合用法搞不清楚而寫錯的,所以我在改作文時就布置作業,如用“辯、辨”、“概、慨”各組三個詞,允許學生查字典來完成。
4、注重解釋詞語和用詞造句的訓練。
如學生在作文中寫“他對人總是慷慨大方的”。改作文時布置學生:解釋“慷慨大方”,并用此詞造一句與原句意思不同的句子。
5、注重分析病句。
在改作文時,我注重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生中的三四個病句,把之列出來,提示有關的病因,再要求學生自己去做作業。
6、注重以課堂作業的形式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如有一次題為“開卷有益”的作文,有個別學生竟把題目理解成“在做作業時或者考試時,我打開書本抄到了答案,就是有益的了。”因此,我在課堂上讓學生對此展開討論,并給予啟發性提示。
7、注重讓學生在課堂上朗讀經老師修改后的文章。
作文發下后,我常常指名學生在課堂上朗誦老師修改后的自己的文章,或者某些段落,以加強朗讀能力的培養。此外,我還讓學生按照老師布置的一些小題目的要求,如談談寫作體會,并在課堂上作介紹;又或者指導學生去理解老師對其作文的批語等。采取這些做法,并督促檢查學生按照作文批改評講后的各項作業要求來完成作業,同時對學生的作業進行錯漏改正的批改,這就可以大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及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作者:黃錦德 單位:廣西藤縣藤州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