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高中英語論文
一、高中英語壞境的構建
1.教師應在課堂教學關注英漢使用的比例
英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熟練掌握英語,能說會用。這直接要求學生要大量接觸英語,長時間的聽說,才會比較快速地培養起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限于課堂教學時間,如果漢語再參雜其中,那效率就更加低下了。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還原英語的環境,是教師應該思索的問題。在英語課堂漢語可以適當利用,不能圖省事而全部使用漢語教學,那么可能會導致英語教學中的主次顛倒本末倒置啞巴英語蔚然成風。因此應盡可能使用英語,漢語只是輔助手段。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去漢語化,有目的地以英語交流;在有限的時間里,講英語的效率最大化,優化英語教學環境。
2.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課前、課間、課下都可以加以利用
師可以讓學生私下用英語交流、讀報紙、唱英語歌曲、看英語影視等。教室每周出英文板報、每天寫英文勵志語等。此外,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英語教學創建了新的環境,通過對影視劇內容的模仿,讓學生有機會聯系更加純正的英語。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為英語課堂情景教學改革提供了契機,將學生置于良好的語言環境中,讓學生在地地道道的英文壞境中領悟,操練,運用,效果一定事半功倍。
3.課外英語語言環境創建應與校園文化建設、學風建設相結合
從校園文化的影響角度出發,高中英語教學環境的構建應該成為文化構建的先鋒力量。這是由于英語本身的跨文化因素的兩面性:作為意識形態的文化內涵和作為語言工具的策略意識。不管從哪方面解讀,英語教學都為我們開啟了開放、比較的窗戶。跨文化因素可以在課堂教學、校園環境布置、課程開發等中得到體現。例如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一篇閱讀理解,不能只關心其中的語言結構,詞匯積累,還應該下意識地讓學生充實一些英語國家的背景知識、風俗習慣、思維方式,從而在潛意識中,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和方式。對于校園環境的構建,可以營造一種英語的氣氛,增加一些以培養英語意識為目的的論壇。(本文來自于《校園英語》雜志。《校園英語》雜志簡介詳見)
二、高中英語環境構建主要問題
1.教師、學生在英語環境構建的主動性和互動性
英語教學以開發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英語教育中教與學的兩個主體,明確教與學的目的至關重要。由于教與學的目的有分別,立場不同,所以教與學的認識方法途徑也不一樣,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在英語實踐中南轅北轍。從教師的立場出發,參照課程教學目標,其課堂教學質量的伸縮性是相當大的。如果把不被學生哄下臺作為紅線,其課堂教學質量的是很難保證的。此外,教師的成就主要有升學率、學生口碑。一方面,學生在學習英語方面的進步,往往會激起教師自豪感、榮譽感,從而促使教師對待教學更加認真態度更加端正。另一方面,英語教師的教學必須以自己消化的知識為基礎,加上教學工作的經驗,才能做好工作取得好成績。用研究科研的能力來衡量他們,會挫傷他們教學的信心,誤導了教師追求“科研成果”而忽略了本職任務。所以,對外語教師的考核應客觀、科學地考量,從而提高其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學生的角度考慮,是“為什么學?”“怎么學?”的問題。考慮到出國的學生少之又少,大部分學生英語應試目的非常強。因此要切實改變學生的英語學習觀念,不僅英語教師要積極引導他們轉變英語學習方法,認清學習英語的本質目的,而且要從第一節課開始,優化課堂英語環境。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對學生英語學習效果的評價傾向
英語測評是英語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測試的方式和方法對英語的教學過程會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如果過分強調測試,唯分數論,則可能導致教學圍繞考試的指揮棒,一切以考試為目的,從而與新課標背道而馳。因此,學生英語學習效果的評價要科學,要從有助于學生認識自我、樹立信心、促進進步的角度出發,要關注英語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要關注學生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的提升,要對測試方法采取多樣化多元化的靈活形式。
作者:平艷偉 單位:云南省彌勒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