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班級管理論文
1、因“時”施教
(1)根據學生年齡特征施教
班主任要看到學生是活生生的教育對象,要針對每個年齡段學生的心理動態和行為特點,確定各個時段的工作重點。初一要抓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首先根據學校的各種章程制定出符合實際的《班規》、《量化考核表》,并把養成教育的大目標定為:“盡快改掉小毛病,爭做合格中學生!”一旦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初二要全力控制學生惡性分化,抓學生偏科問題。國外心理學家稱這個年齡是"心理斷乳"的時期,成事不足敗事有余。這時就要做好學生的教育引導工作,幫助他們正確發揮獨立性;處理好人際關系;適應學習環境等。初三要狠抓培優穩差工作,杜絕班上出現危險學生。先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可以通過舉辦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來寓教于樂。再在排座時堅持“好差同桌”結為學習對子;也可結合考試,搞好培輔工作的查漏補缺。
(2)抓住教育契機施教
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教育契機是經常大量出現的,這要求班主任善于利用。如新學期(新學年)伊始,是學生努力改變自我的起點。班主任要把握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不失時機進行理想前途教育,及時幫助學生制訂奮斗目標。利用第一次集體活動給班級定位,用爭取第一名的標準來鼓舞士氣,增強集體責任感;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進行教育,例如學習《行道樹》一文時,組織學生扮演行道樹,讓學生懂得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
2、因“境”施教
利用教室前面“敬、競、靜、凈”四個大字對學生進行尊老敬業、力爭上游、潛心學習、環保意識等的教育。借助教室走廊的名校博覽、對學生進行樹立遠大理想教育。我班就以清北(清華北大)文化為主線,學生整天沐浴在勇爭第一的氛圍中,就會使他們的生命和青春始終處于噴薄而發的最佳狀態。依據每日一名言的豐富哲理,對學生進行啟迪、警醒,會產生巨大的正效應。其次,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越接近,產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顯著。要使家長的教育配合學校教育,班主任就要與家長多聯系,根據不同的家庭采用不同的溝通方式。如對教養型的家庭,用實事求是的方法,班主任盡可能將學生的表現如實向家長反映,和家長同心協力做好對學生的教育工作。對放任不管型的家庭,班主任在家訪時要多報喜、少報憂,使學生家長認識到孩子的發展前途,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對孩子的教育活動,為學生的良好發展創造一個合適的環境。
3、因“愛”施教
(1)以嚴格要求規范學生,開創班集體良好班風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班主任老師必須言傳身教,才會給自己的工作帶來理想的效果。俗話說,嚴師出高徒,對品學兼優的學生,要不斷提出新要求,激發他們的潛能,偶犯小錯,要大膽批評。“嚴是愛,松是害”,對于問題生不能放任自流,班主任要與家長配合、尋找機會,用事例或語言巧妙地糾正一些問題學生的不良習氣,把生硬的校紀規班、模糊的做人道理變成能操作并且能做到的行為準則,并逐步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
(2)以慈愛之心關懷學生,營造班集體和諧氛圍
著名作家雨果曾說過:“寬容是一種美德”。對態度較好的學生,我采用平等的坐在一起面對面的用心交朋友的方法,共同探討人生觀、世界觀、為人處世的方式。對待后進生,即使是那些問題生,不能一棒子打死,教育要以表揚和鼓勵為主,就是犯了所謂的滔天大罪,也要講究語言的藝術,避免他們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學記》中有一句話:“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這是在學生思想教育中如何因材施教的高度概括。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善于因材施教,可以使班主任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陳玉蓮 單位:陜西省略陽縣榮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