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健美操教學中非語言手段的特點
1.非語言手段的依附性
在健美操教學中,即便非語言手段可以直接表達教師的意圖,但很少孤立出現,語言手段扔占主導地位,兩者相互依存,相互配合。非語言手段不僅依附于語言手段,而且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多種非語言手段同時使用,才能有效傳遞教師的信息,發揮非語言手段的功效。
2.非語言手段的溝通性
學生練習健美操組合動作之后,想馬上得到教師的評價或認可,而面對完成動作質量不同的全班同學,教師在無法表揚、批評、指正的情況下,只需使用非語言教學手段,以肯定的目光或豎起拇指、滿意的笑容或認同的點頭,及時滿足學生的心理要求,達到其有效溝通。相反,用語言手段公開表揚或對差生指責或批評,勢必對后者帶來心理壓力,傷害學生自尊,導致其厭學。
二、健美操教學中非語言手段的運用
1.表情語言
在健美操教學中,教師的面孔是學生視線最易集中的目標,當教師面帶微笑,充滿藝術魅力,剛柔并濟地傳授健美操動作技術時,學生感受到的是一種對教師的信服、肯定、親近,對知識的渴求,這樣便能感染學生愉快地學習。有的教育家甚至提出“教師的微笑可以征服學生的心靈。”當學生尚未熟練掌握健美操動作時,教師投以鼓勵的目光或期待的眼神,將自己的信心、態度通過非語言手段傳遞正能量,便能增強學生的自我實現的信心與動力。一些學生由于自身條件,如偏胖或不協調,出現錯誤動作時,微笑能發出“我在認真看你做動作”等信號。如果教師表情僵硬或鄙視的神態,就會使學生感到畏懼、困惑、產生壓力,久而久之師生互動不僅無法流暢進行,而且造成課堂氣氛壓抑,影響教學效果。教師要不失時機的運用好表情語言,把微笑帶進課堂,使它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讓學生感到學習健美操是一種樂趣而不是包袱。
2.服飾語言
服飾作為一種符號和象征,它能顯示你的職業、愛好、個性、氣質、修養,也可以反映你的追求、理想和情操。服飾是心靈的鏡子,展示自己獨特的審美力,同人的言談舉止一樣,有著豐富的傳播功力。健美操教師的服裝是展示優美形體、健美體魄的無聲語言,靚麗得體、優雅大方的著裝打扮,學生獲得的信息是一種理想化的典范和充滿韻味的象征,產生心理震蕩,從而觸發學生對健美操運動的再認識,即健美操—服飾美—形體美—健康美,達到提升美學價值的功效。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職責,健美操教師的衣著發式、舉手投足、音容笑貌都可能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比如,教師身著健美服裝,用優美、規范、準確的動作為學生示范,清晰的線條、舒展的肢體、鮮明的節奏,讓學生看得一清二楚,這種審美感召力,會產生迫切的學習欲望。學生身著緊身、吊帶、色彩斑斕的健美服裝,一則可以修飾其身材的不足,二是彰顯時代氣息與個性,滿足外在美的需求,三是動作正確與否,是否到位,教師可及時糾正,這種非語言手段對調動學習熱情,烘托教學氛圍,提高教學質量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音樂語言
音樂既是健美操的靈魂,又是健美操運動的載體,其形體動作通過音樂所賦予的節奏、旋律、合聲、速度、力度等眾多音樂要素,完成音樂形象的外在塑造和展示,音樂使健美操成為有聲有色,有情有形的藝術運動方式。健美操音樂的特色風格,具有激昂、奮進、熱情、奔放,強勁鮮明的節奏和悅耳動聽的旋律,體現了音樂文化的“時代特征”及“個性求異”自由開放的情緒。因此,在健美操課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表達不同風格及內涵的音樂,教會學生聆聽音樂、感受音樂、運用音樂,掌握音樂強弱節奏,音色對比變化,速度抑、揚、頓、挫多個音樂形象交織的實踐體驗,引領學生將健美操動作的表現力、激情與豪邁的情緒融入到音樂當中,以至產生視覺上的震撼和聽覺上的享受,讓學生充分感悟音樂在其中的語言指揮作用和練習當中的口令作用。
三、結語
健美操教學中非語言手段的合理運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多感官能力,積極思維能力,運用音樂的能力,美的欣賞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掌握健美操動作技術,活躍師生互動氛圍,持續參與健美操鍛煉的自覺性。非語言手段在健美操教學中,能充分發揮直觀、形象、生動、有趣的特殊作用,并與語言手段相互配合,達到最大限度的與學生溝通和傳遞教師意圖,以此來規范教學行為,優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姜淑華 單位:黑龍江大學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