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利水電地基工程施工要求
1.1水利水電工程都是采用項目經理負責制,這就需要項目在施工前需要對施工區域進行全面的了解,對地質水文情況進行仔細的勘察,這樣才能具體的進行施工方案的制定,對在施工中會產生影響的因素采取提前的預防措施,通過全方位的考慮從而制定具體的施工方案。在勘察時對于地形復雜的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及時了解其地質構造和巖層、地貌等情況,以便于更好的預防滑坡和泥石流的發生。在地基施工過程中,要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及時找出地基施工的不足之處,并更好的采取預防措施加以解決,以有效的避免影響地基施工質量的情況發生。
1.2地基在開挖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滑坡、崩塌現象,這時應該進行二次校驗,利用定位線、標高、基準點和基槽進行二次放線測量,并做好數據記錄,看測驗結果是否仍然不符合設計要求,一旦有問題出現,就應該馬上解決。
2水利水電地基工程的施工技術
2.1在地基的前期施工中,可以一條基準線為參照,將施工范圍進一步明確后,再根據施工地點的地質情況和施工經驗來對施工面積進行拓展,從而制定出具體的施工方法,有效的避免地基結構受到破壞。
2.2工程的基礎可以有效的起到承載建筑物的作用,這就需要其具有足夠的牢固度及耐久性,從而使其具有足夠的能力承擔起整體建筑物的重量。所以在地基施工中需要做好其防腐和防水工作,保證地其具有較充分的受力面積,使其滿足耐久性和穩固性的要求,同時也可以有效的防止地基發生變形,避免建筑發生下沉和塌方的可能。
2.3軟土地基施工。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遇到軟土地基的情況較為常見,因此在施工中要按照一定次序來進行,即要先對荷載大的部分進行施工,然后再對荷載小的地方進行施工,從而使其沉降差得以減少。而對基礎的施工還需要采取先深后淺的原則進行。較土地基上進行施工,需要對施工的速度進行必要的控制,這就可以保證軟土地基達到較好的固結度,從而使土的強度和地基的穩定性都得以進一步提高。1)必須搞好基坑排水,在建筑物基礎周圍開挖排水渠網,在排水渠網中設置1~3個或多個集水坑將水導出,保證基礎土壤干燥,提高土壤的承載能力和整體穩定性。基坑棄土一般遠離開挖線(20~30)m,當開挖深度超過5m時,應增設5m寬平臺,即可用于施工,以利于基坑邊坡穩定。對于施工中出現的翻沙彭水現象,應及時采取反濾堆的處理措施,以防下土體的滲透變形過大,從而保證建筑物的安全。由于松軟土地基承載力穩低,靈敏度高,在地基上施工時。應盡量避免對土結構的擾動。2)在軟土地基施工中,采取樁基礎對軟基進行處理的情況較多,這里著重分析樁基礎施工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要預防縮徑現象,關鍵是控制泥漿比重,確保泥漿能保持孔壁平衡,須使用直徑合適的鉆頭成孔,根據地層變化配以不同的泥漿,成孔施工時應注意重視清孔,在清孔時要做到清渣不清泥。預防清孔后在澆筑過程中局部坍塌。導管在澆灌前要進行試拼,并做好水密性試驗,嚴格控制導管埋深與拔管速度。導管不宜埋人混凝土過深,也不可過淺,及時測量混凝土淺灌深度,嚴防導管拔空,確保不出現斷樁現象。4)防止孔位傾斜。一是要擴大樁機支承面積,使樁機穩固,并保證鉆機平臺水平。二是采取經常校核鉆架及鉆桿的垂直度等措施。三是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選配鉆桿。
2.4對于地基承載力較差的地基,在壩體修筑時,既不能增加壩體的重量又須提高其防滑及抗滲能力,可采用新型的防水材料,采取臨水面土工膜截滲的方法。臨水面坡比一般小于1:3,以便利用水重,提高其抗滑能力,同時加大了堤身斷面,增加了基礎寬度,增強了大堤的抗滲穩定性。
2.5基礎防滲中防滲墻的設置及側面防滲。防滲墻的位置一般置于建筑物的上下游端點處,這樣。可有效地增加滲徑長度;側面防滲時,增做3~4道截水環,單側總寬度不得小于底部防滲墻的總深度;在伸縮縫上裹1~2層柏油防水柔氈或砂石導濾體或水工織物等,以防止伸縮縫出現問題,保證土粒不被滲透帶走而穩定基礎。
3總結
我國水利水電工程是為人民生產生活及經濟發展服務的,因此在當前國家的重視下,開始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水利水電工程的質量是保證工程得以充分發揮作用的根本,而地基作為水利水電工程的基礎,在工程建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會遇到各種復雜的地質環境,所以需要在施工中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對地基進行處理,從而保證基礎的牢固性和穩定性,使水利水電工程充分的發揮其功能。
作者:周達 單位:正業勘測設計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