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經濟管理論文
1中國傳統經濟管理思想
1.1重農抑商的傳統管理思想
這種管理思想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重農抑商也是古代經濟政策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古代,儒家和法家雖然持有不同的價值觀,但在重農抑商這一點上,兩大家卻持有共同的觀念。孟子認為“為富不仁”,他又將謀富強者視為民賤,荀子強調富強,但卻不放棄“工商眾則國貧”這一思想理念,這二人雖然是著名的思想家,但二人的思想顯然被當時農業社會的經濟現實禁錮。而儒家思想的權威性使得古代這種經濟政策有了更加牢固的思想基礎,嚴重阻礙了古代經濟的發展進程。
1.2儒家和墨家思想的影響
儒家思想注重教化,通過三從四德、三綱五常的倫理教化,對家族關系進行了嚴格的界定,這也為當時經濟社會的穩定打下了基礎。早在前秦時期,由于中國古代社會存在較大的貧富差距,因此很多思想家不斷努力,來改變這種境況。墨家和儒家都認為,經濟生活要人人平等,孔子就是最早提出均平原則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是這種思想的體現。顯然這種思想是錯誤的,這也是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之一,“均平富”的經濟指導方針是不符合客觀實際的。
2傳統經濟思想對當代經濟管理實踐的啟示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尤其是進入社會主義之后,傳統經濟思想已經難以適應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但是傳統經濟的思想仍然值得我們分析和探討。
2.1對現代企業經濟管理的啟示
縱觀歷史,我國當代企業經濟管理的理論與方法除了來自于西方以外,就是從古代經驗理論逐步發展而來的。“實踐出真知”“,摸著石頭過河”這是這種理論的形象表達。在經濟管理過程中,任憑出現再多的學派,但這個基礎從來不變。這也是東方傳統管理與西方傳統管理區別之所在。
2.2對現代農業經濟的啟示
農業是中國傳統經濟的命脈。發展農業也是傳統經濟管理思想精髓所在,在現代社會,雖然出現了工業和第三產業這兩大產業,但是國家對農業的發展要求依然是十分依賴,農業不僅是國民生產的重要內容之一,更關系著國計民生,因此現在社會重視農業經濟的指導方針和傳統經濟管理的思想是相統一的。古代中國農業社會雖然是分散的、小規模的、靠天吃飯狀況,但提高農產品產量的探索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自先秦以來,中國社會的管理者不僅在思想上重視農業,在實踐中也不斷對農業的區域結構、水利設施、收儲政策等方面進行不斷的探索與改進,目的是力求使農業的發展能夠長期穩定,這和當代中國對農業的管理思想上是一致的。為了使當前農業經濟能夠長期穩定發展,國家不斷進行“三農”改革,不斷打牢農業基礎。這也是傳統經濟管理思想對現代農業管理的啟示,只有農業結構能夠穩定長久發展,社會才能安定,民生才會和諧。
2.3對貨幣金融管理的啟示
我國傳統貨幣金融管理體系中,人們最關注的就是商品的價格,并始終按照谷米價格作為定價的基準,避免“谷賤傷農”是這一時期的主要政策。從奴隸社會到現代社會,人們一直在對貨幣的管理進行改革,從秦始皇統一貨幣一直到兩宋、元朝、明朝、清朝直至當代,貨幣的形式與內容都發生很大的變化,但以農業豐、欠作為考量貨幣發行多少的基礎一直沒有變。雖然在當代金融界,出現了諸如基金、保險、股票、國債等多種金融形式,政府對金融管理的方式也多種多樣,但整個金融界對農業的依賴程度有增無減。這樣才能保證金融市場的穩定,才能夠讓我國平穩健康的發展。
3結語
當然中國傳統經濟管理思想有值得我們學習的,也有值得我們慎重思考的,因此傳統經濟思想對我國當代經濟管理實踐有著深刻的啟發作用。作為當代人,我們要不斷汲取古代的經驗并進行創新,以促進我國經濟不斷發展。
作者:李家龍 單位:滁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