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成才的關鍵
在經歷了十年寒窗苦讀的歷練,懷著對象牙塔的憧憬與期待,大批學子步入了高等院校的大門。大學是成就優秀人才的熔爐。所謂人才既要專業素養強、道德情操高,更要有健全的心理素質。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成為高校教育的重點之一。在大一新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及時掌握新生心理動態,做好心理輔導工作。對于剛剛邁進大學校園的同學,面對新的校園環境、新老師、不同地方的新同學以及不同于高中的教學方式等都有很多的不適應,因此要及時發現同學的心理動態并盡快疏導同學的困惑疑難。開展相關的經驗交流會、社團活動、文體娛樂活動等深入到同學生活學習中多了解同學、多關懷同學。
(二)開展好心理測評工作。心理健康測評有利于摸清心理異常狀況、及時排解心理疾病、疏導心理障礙防患于未然。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豐富多彩的課外娛樂活動既可以充實同學們的學習生活又可以引導健康良好的心態。
二、加強品德素質教育,優秀的人才必是德才兼備
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大學生是高等院校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高等院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陣地,不但要傳授學生博學的知識、精湛的技能更要注重對學生的高尚品德的塑造。國家未來的棟梁不僅是精通知識的通才更是具有人格魅力的全才。當下社會對90后大學生的評價有褒有貶,有說法認為是“創新的一代”或者“敢作為的一代”也有認為是“道德滑坡的一代”。面對種種言論,我們不能不認識到品德素質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而素質教育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長期的熏陶和養成。
(一)開展人文素質教育講座。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結晶,它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容、深刻的內涵、高遠的意境、恢弘的氣概,凝聚著中華民族團結奮進的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偉大的精神風貌和氣質,表現出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和精神追求。通過對傳統的道德倫理觀的重新學習,從思想上加深對高尚品德觀的認識。
(二)樹立身邊的典型,以榜樣的力量來達到心靈的感化。通過周圍同學中的典范,以道德模范的力量來感染周圍的同學。大學生正處在學習和成長的最佳階段,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形成自己的獨立見解,以身邊的真人真事來樹立典型更具有說服力,也更能產良好的學習效應。
(三)建立個人品行提升的長效機制。從生活點滴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逐步養成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堅持每日自省,每周自查,每月總結的良好習慣。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做到言行合一,誠實待人,嚴謹做事。
作者:李曼 單位:陜西中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