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家庭教育論文
一、不良的家庭環境
1、家庭氣氛壓抑
家庭氣氛是很難以下定義的,我們很難對其進行描述,但緊張的家庭氣氛在某種情況下卻是青少年形成犯罪心理的直接原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會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品格和個性,相反,長期處于壓抑的家庭氣氛的孩子常會出現在人際交往上的不適應,在學習和生活上很難與他們協調一致而產生前所未有的挫折感,嚴重的會造成扭曲的心理和變態的人格障礙。有的孩子甚至還會由于難以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生活下去選擇離家出走,但由于他們的自我保護力相對較差,每當遇到不法分子的誘惑或強迫時,很容易陷入罪惡的泥沼,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2、父母錯誤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青少年在他們的性格和行為習慣的形成時期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是最長的,因此,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當中父母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如果父母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與社會主流不符,甚至帶有一定的反社會性或偏激性,會直接導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人生觀、價值觀。家長思想素質和文化素養的高低往往與子女的發展程度高低成正比。金錢至上的父母不僅不能成功的完成家庭教育,還會直接妨礙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是導致孩子形成犯罪心理和犯罪行為的重要因素。只有優秀的父母才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相反,擁有錯誤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父母很難教養出一流的孩子。
二、不當的家庭教育方式
1、溺愛型
計劃生育的實施有效的控制了我國人口的膨脹,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促使了家長對孩子的溺愛,培養了無數的小皇帝、小公主。但這樣過分的溺愛造就的卻是孩子的自私自利、唯我獨尊等不良習慣。同時,由于家長的溺愛,孩子根本不用去規劃自己的人生,只需遵循家長的安排按部就班即可,過分的依賴意識使得他們在遇到挫折和困難時也不會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為,父母對子女的過分溺愛雖然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卻會使孩子遭到毀滅。
2、放任型
所謂放任型是和溺愛型相對應的另一個極端,有些家長在養育孩子方面,只坐到了“養”而忽視了“育”,在他們的觀念里,把孩子生下來,為他們提供一定的物質條件,將他們養大,自己的任務也算是完成了。在整個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幾乎不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精神需求,無論孩子的優秀的方面還是不良的方面都不聞不問,任其發展。在這樣極端的教育方式下成長的小孩由于缺乏家長的愛護和正確的引導,往往會形成孤僻和冷漠的性格,同時社會責任感差,只要遇到不良習氣和壞人的引誘,這些不良的個性在很大程度上就會轉化成犯罪心理從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3、分數至上型
如今的社會發展愈加的激烈,對于學生而言,最大的競爭則是成績的競爭,分數是他們最好的徽章。而對于家長,培養出一個高分的孩子是他們最大的驕傲。因此,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產生了一類分數至上的家長,在他們的認識里,孩子的成績永遠是最重要的,他們片面強調學習的發展,只要和學習有關的無條件支持,而忽視了對青少年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同時,為了高分,家長不惜對孩子實施高壓政策,達不到標準便會有各種懲罰,在整個過程中,全然不顧及孩子是否能夠承受這一切,也不會去考慮這樣是否真的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這無疑是一種畸形的家庭教育,而在這樣的一種缺陷型的教育方式下,青少年由于缺乏必要的人際交往和社會活動的經歷,使之對社會的適應力較差,人格和品格也有一定的缺陷,從而給家庭和社會帶來諸多的不穩定的因素。
作者:王丹 單位:河南華北水利水電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