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初中歷史論文
第一篇
一、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
1.能夠幫助學生順利度過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
和其他學科一樣,在歷史學科中,也有很多難點和重點內容讓學生難以理解,譬如: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與概念、我國近發表展中民族工業相互影響等,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中軟件技術,利用軟件中的圖片文件和視頻文件創設接近于真實歷史的情景,與此同時,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歷史老師還可以加入一些背景音樂,突出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幫助學生、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和消化。
2.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
新課改下,對于學生實踐能力和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受到了學校和老師的重視,初中學生思維敏捷、思想開闊,如果能在這一階段對學生進行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的未來求學之路和發展道路都是十分重要的,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抽象的問題形象化,讓學生的視野得到開拓。同時,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可以彌補傳統教學不足,讓傳統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相互融合,調動學生動腦、動手的積極性,全面開發學生大腦,培養學生思維創新能力。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上文中我們已經闡述多媒體技術對初中歷史教學的積極意義,因此,學校一定要配備相應的多媒體教室,為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學效率配置相關硬件設施,將多媒體技術真正運用到初中歷史教學過程當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主要可以采用幾種措施,來實現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1.創設情景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多媒體技術最大的一個優勢和特點就是能夠將抽象的知識內容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來加深對于知識的認識,讓學生感受到身臨其境的效果。比如說,在上《鴉片戰爭》有關的內容時,我們可以在多媒體教室播放有關林則徐禁煙運動的相關影片或記錄,在播放資料片的同時,通過禁煙運動對林則徐的個人事跡加以陳述,讓學生學會思考,同時,還可以采取分組討論的方式,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互相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提升。
2.利用多媒體軟件,使教學難點變得簡單易懂
對于初中歷史而言,有些教學難點十分抽象,僅采用文字敘述的方式難以理解,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算是老師,也未必能將這些難點和重點完整地敘述出來,這時候,我們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中一些特殊的軟件,使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化,將所要傳授的知識表達清楚。例如,在上《資本主義時候的曙光》一課有關新航路開辟的內容時,同學們普遍都很難記住麥哲倫、迪亞士、達•伽馬和哥倫布四個航海家的航海路線,我們可以利用flash軟件,制作出有關于航海路線的flash動畫,演示這四大航海家的航海路線。航海中發生的事情、時間以及具體事件,都可以在動畫中標注出來,使整個航海路線一目了然地展現在學生的視野中,由于人類本來就具備對圖像的超強記憶能力,在提高學生記憶能力的同時,還能加深學生對于航海路線以及人類航海歷史的認識,從而拓展了自己的知識面,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果。
3.利用添加背景音樂的方式,陶冶學生情操
人們對音樂具有十分獨特的嗅覺,音樂種類、音符的不同,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截然不同的效果,縱觀中國歷史,有諸如秦皇統一六國、四大發明等令人驕傲的事跡,也有八國聯軍侵華、南京大屠殺等令我們痛心疾首的歷史,有了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后,我們可以將歷史教學和音樂緊密聯系在一起,加深學生那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同時,還會對學生情操的陶冶有極大的幫助。比如,在講述《“伐無道、誅暴秦”》中陳勝、吳廣起義相關的內容時,我們不僅可以在多媒體教室播放相關的視頻資料和圖像資料,為了加深學生的認識和體會,我們還可以在視頻中加入悲壯、壯烈的背景音樂,讓學生閉上眼睛去感受,去遐想當時那種戰爭的場景,讓學生認識到那段歷史的沉痛,從而引出不同的反思。這對于歷史知識的深化而言,具有非常積極的推動意義。
三、結語
總而言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完全滿足當代學校對于初中歷史教學的需求,新課改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歷史知識以生動的方式展現在銀幕上,讓學生有更加深刻的體會。因此,我們一定要充分利用這種技術,提升教學質量。
作者:曾滄 單位:田中山市東鳳中學
第二篇
一、由“填鴨式”到“圖片式”
目前提倡的是素質教育,在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同時,教師更應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影▋蓚€層面。一是生生互動,比較常用的方式是分組合作、討論解疑。學習時,首先進行組內合作,對小組內部不能解決的問題要提交全班討論解決。二是師生互動。教師選取共性的、具有一定思維含量的問題,首先引領學生互助解決,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發言,教師要適時點撥、指導。教師需要宏觀控制多媒體課堂,在吸引學會興趣的時候適時教授知識,“圖片教學”與“口述教學”相結合以達到最優效果。例如,課程“紅軍長征”教授過程中可以先在多媒體上呈現《十送紅軍》的視頻,伴隨音樂的奏響,不僅是讓學生欣賞音樂,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思考一個問題:這首歌曲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哪一個重大歷史事件?從而引出課程重點。讓學生不僅能加深印象,還能將教師講授的知識牢記于心,課堂上教師能抓住學生的“心”,自然也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從接受者到觀賞者
教學活動是一個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處于主體地位的雙邊互動活動,好的教學活動表現為師生融為一體,課堂氣氛活躍、融洽,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當然不是所有課堂都是成功的課堂,好的課堂不僅僅需要教師教得好,也需要學生學得好,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筆者發現,在初中歷史教學課堂之中,大多數情況下學生都是被動學習。雖然在教師將多媒體手段引入課堂之后,學生的學習能力會提高很多,但是教師容易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忽略,沒有注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事實證明,將多媒體現代科學技術嵌入初中歷史教學的課堂實踐中去,應注重以下兩點:一是從歷史教材的實際內容和授課類型出發,避免舍本逐末,劍走偏鋒;二是從心理學角度講,人集中于某一時間段會經過渡期、興奮期、疲勞期三個階段,為提高教學效率,應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的新鮮感縮短過渡期,強化興奮期,減少疲勞期,從而尊重和適應學生的學習規律和心理特點,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另外,針對學生講課要張弛有度,既不能過分要求學生百分之百地將神經繃緊,也不能任由學生自由散漫。好比上課45分鐘之后要課間休息一樣,學到一定程度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來消化記憶知識。久而久之,逐漸將學生的潛力與思維發散能力開發出來。
三、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多媒體教學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制作課件,通常教師會做一些PPT文件。課件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整堂課的教學效果。教師要端正課件在課堂上的位置,它只是一個呈現知識的載體,但有些教師往往過分追課件的呈現效果,色彩斑斕,而沒有實質性的東西。多彩的圖片的確是能將學生眼球吸引住,但是吸引眼球并不是課件應該起的主要作用。同樣,教師做課件的目的也不是為了將學生的目光集中,傳播知識才是最主要的目的,特別是整體的框架結構。誠然,多媒體能夠很全面很直觀地展示教學內容,將教科書上的內容圖文并茂地展現出來,使內容變得活潑有趣,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在制作課件時要注意不能只有好看的外表、活潑的內容,還要結合實際,將教材中的重點內容體現出來。整個內容圍繞教材來設計,但不能一味地貼合教材,要該詳細的詳細,該省略的省略,要符合科學性和客觀實際。在設計的時候要注意簡練直觀易懂,有些比較復雜的也不應做得太復雜,在課堂上可以配合教師的講解分析來完成。除此之外,設計課件時要注意科學美觀,色彩的搭配要符合所講解的內容,還要合理布局,使學生看起來能夠更好地接受??傊?,在設計課件時,要注意課件的設計是以教學為目的的,不能僅僅看其外表,還要貼合所講解的知識內容。
四、盲目使用,效率低下
綜合素質教育的各項指標,要求教師“采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引進多媒體教學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種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但是實際的教學中,大部分教師覺得多媒體設備很高級,一定增強提高教學效果,所以盲目使用的后果就是無意間忽略了教學實效果和目標。相反,如果一味地采用傳統教學方法,突然插入多媒體教學,無疑會打亂課堂結構,也不可能提高教學效率。比如,很多教師都喜歡在課堂上展示歷史知識和推導。所以,這種做法對學生接受知識來說并沒有太大的幫助,時間長了,會使很多學生產生一種課堂厭煩感。比較好的辦法就是教師邊分析邊在黑板上寫出具體內容及分析流程,這樣可以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整理筆記,以便后期復習。除此之外,還有的教師習慣把所有的知識都依賴于多媒體,熟不知在單純的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有時候圖像大小、比例會受到限制,所以并不能把知識更好地詮釋給學生。所以說,在備課過程中,還不如把制作計算機課件的時間用來研究投影儀、掛圖等。
多媒體教學有著自身的優點,也這并不意味著多媒體教學可以取代傳統教學。教師要善于將兩者有效結合,教學的首要目標是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并使其運用,多媒體教學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也有著傳統教學所沒有的優點。例如,在講授“紅軍長征”小節時,教師通過電子地圖,配上活動箭頭,把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過程加以演示,同時每到重要的地點(如遵義等)再附相應的影視資料;同時,請學生用講故事的形式補充一些紅軍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最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討論分析紅軍為什么開始失敗?為什么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的轉折點?
五、總結
總之,多媒體并不是獨媒體,能把多媒體跟其他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得很好的課,才是真正的多媒體教學課。教師需要將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有效結合,靈活運用,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也不乏讓學生喜歡自己的課程,從而牢記知識,提升學生興趣。“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望筆者的一些見解可以幫助大家共同進步,為教育事業打好堅實的基礎。
作者:滕厚玲 單位:莒南縣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