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基礎教育論文
1、大班化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大班是指“規模過大的班級”或“人數過多的班級”。大班化體育體育教學是指在班級規模超過30人的教學單位中面向學生個體,圍繞學生個體發展而開展的運動技術傳習的教學活動。根據對中國教育統計年鑒的分析可以看出2011年初中學校的平均班額是51人,其中縣鎮中學平均班額54人。小學平均班額38人,縣鎮小學46人。由此可以看出我國中小學的教學現狀都是大班化教學。大班化體育教學存在以下問題:
1.1學生所受教育關照度下降,學習興趣不濃
教育關照度是指在以班級為授課單位的條件下,教師對每個學生關心與照顧的程度。教師對每個學生的關心與照顧越多,師生個別交往的機會與時間越多,每個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更好。大班化體育教學中學生人數太多,教師在體育課上不能關注到每一位學生,也沒有時間去和每位學生進行交流,沒有掌握教學內容的同學也沒有機會詢問老師并獲得老師的指導。學生的教育關照度受到影響,學習積極性受到壓制,對體育課的學習失去了興趣,影響了教學效果以及教育機會的真正均等。
1.2教學方法單一,不能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在共同的培養目標之下,針對教育對象的性格、志趣、能力、原有基礎等具體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得到最佳的發展。體育教學主要是運動技術的傳習,學生在遺傳、環境等因素每個學生在身體形態、健康狀況、素質水平、心理素質、理解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異,但是大班化體育教學中內容的傳授主要是通過教師示范和講解然后讓學生練習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來完成的,不能根據學生的差異來進行因材施教。在短暫的體育課上老師沒有時間去對每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會導致身體素質或者理解能力不好的學生不能很好的掌握老師的教學內容,進而影響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以及自我認同,使學生在課堂中無法得到最佳的發展和有效的鍛煉。
1.3學生人數多與場地器材有限的矛盾加劇,練習總量不夠
身體練習是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的主要手段,身體練習對場地、器材的依賴程度很高,有限的體育場地、器材在人數很多的大班化體育教學下會更加難以滿足教學的需求。學生沒有足夠的地方和活動器材來進行練習和活動,會帶來學生的練習密度不夠;運動強度下降;運動負荷不足等一系列消極影響。從而影響體育課持續性發展學生體能作用的發揮以及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目標的實現。1.4體育教學組織管理難度加大,傷害事故發生概率增大組織教學是課堂教學的一個基本環節,也是提高課堂教育質量的前提。教師在教學中只有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才能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在體育教學這種身體練習過程中,課堂組織管理不好或者學生練習方法不當將會加大傷害事故發生的概率。中小學生比較缺乏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在大班化體育課教學中學生人數太多,加大了教師對課堂的管理的難度;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教師不能在管理紀律上花費很多的時間,也不能時時刻刻都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活動情況,會導致學生學習的步調不一致;有的學生在課堂上沒有聽從老師的安排,不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正確的練習,特別是在進行例如球類等有器械的教學時,加大了課堂傷害事故發生的概率。
2、提高大班化體育教學效果的對策
2.1加大教育投入
我國中小學班級處于大班化等諸多教育問題的根源就是教育經費短缺,教育投入不足。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發展中國家教育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的平均水平,1960年為2.3%,1965年為2.8%,1970年為3.3%,1975年為3.9%,1980年、1985年為4.0%。我國直到2009年仍為3.59%,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制約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全國許多學校校舍緊張,普通中小學大班額比例偏高,相當數量的中小學教學設備達不到國家規定的基本標準,體育場地和器材更是難以滿足教學的需要。只有加大教育投入才有資金去根據需要建設新校,或者為現有學校完善學設備,有可能做到均衡配置教育資源,縮小學校和區域之間的差距,緩解大班化教學的現象,給學生提供平等受教育的條件,進而緩解體育教學體育場地和器材不能滿足大班化教學需求的問題,提高體育教學的效果。
2.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師生良性互動是提高大班化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方面,研究表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時間和機會越多,學生參與學習的時間就越多,有效教學的可能性就越大。應該把教學過程建立在師生共同活動的基礎上,教師關心、愛護、尊重每個學生,讓教和學的活動有機統一起來,使教學雙方在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中進行,有利于學生產生熱愛、尊敬老師的積極情感并遷移到學習中來,這種情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使學生更加積極的參與到體育教學中來,得到有效的鍛煉。
2.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小學的體育教育是奠定學生體育技能、體育知識以及終身體育養成的重要時期,應該打破傳統體育教學的方法,在課程目標的基礎上,通過體育游戲以及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全部學生都參與到團體活動中去,讓學生體會到體育運動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教給學生一些基本運動項目的規則以及鑒賞知識,讓學生逐漸關注體育、了解體育,對體育產生興趣,進而會全身心的投入到體育課堂中跟著教師的節奏,減少了不安全因素的產生。
2.4體驗成功的教學過程
體育教師應該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根據學生的體能差異個性化地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合理的運用小組教學、合作學習、互相教學、比賽教學、個性化教學等教學策略,使不同體育水平的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感覺,并且建立自信,從體育課中學會一些體育技能并且體會到體育活動的樂趣,為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2.5安排分散的上課時間
據調查大部分學校的體育課上課時間都相對集中,被安排在上午后兩節課和下午,早晨1、2節課基本都沒有安排體育課。在大班化體育教學中,上課時間相對集中,很多個班級一起上課,在場地器材有限的制約下,每個班級的學生擁有的活動范圍和器材就會更加難以滿足教學需求,嚴重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和教學效果。如果學校能夠根據學校場地器材有限的現實,在排課的時候把第1、2節也安排一些體育課,使體育課時的安排相對分散,不要太過集中,這樣將會一定程度上緩解有限的場地器材與大班化學生人數過多之間的矛盾。在場地器材無法立即改善的現實下可以使學生相對擁有更多的活動空間和器材來進行體育活動,得到更好的鍛煉。
2.6采取民主的評價方式
民主的學生評價有利于教育質量的提高,因此教師要轉變教育理念,把大班化班級中的學生看做是一個發展的主體,主動地采取更為民主的學生評價。教師在大班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以多角度、全方位、重激勵為宗旨,堅持過程與結果并重,力求公平與民主。
2.7重視教師培訓
“沒有合格的教師,就無法給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再好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改革,如果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就無法貫徹和實施,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是邁向優質教育的關鍵因素。體育課教學中運動技術教學是重點,運動技術難度不同造成了教學手段的復雜性,要完成難度較大的運動技術教學目標,就需要體育教師去挖掘運動項目技術的細節,并在學生面前做出規范優美的示范動作,直觀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充分了解運動技術的重點與難點,來構思與設計一些特殊的教學手段使大班化體育教學環境下的學生能夠學會所教的運動技術,這些就要求具有高職業素養的體育教師。要想提高讓教師的職業素養不斷提高就必須重視體育教師的培訓,通過開展多渠道、多角度、多層面的教師培訓豐富體育知識,使教師在教育觀念、教學技能、管理能力上都能夠適應大班化體育教學的需要。
3、結語
大班化體育教學中存在學生的教育關照度不夠,教學方法單一,練習總量不夠,傷害事故概率增加等問題,影響了體育課的教學效果以及良好的實施。應該通過加大教育投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安排分散上課時間以及重視教師培訓來彌補大班教學的缺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學會體育技能、發展體能并在課堂中得到有效的鍛煉。同時,小班化教學是當今國際教育領域改革的趨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計劃綱要》(2010-2020年)中強調,要“深化課程和教學方法改革,逐步推行小班教學”,雖然目前由于學齡兒童眾多,教育優質資源匾乏,城鄉教育失衡,層層擇校等原因短期內無法全面實施小班化體育教學,但是我們應該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快向小班化教學過渡,使體育教學順應世界教育改革潮流更科學更合理去進行體育教學,真正做到教育均等和德智體全面發展。
作者:蘇欣 單位:南京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