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加值的定義及計算方法
1)附加值計算方法。國家衡量企業生產經營效益的重要指標之一通常用附加值來衡量,附加值是衡量生產部門對經濟效益所做出的貢獻,以及衡量其在經濟上的重要性的最好方法。一般有兩種方法來計算附加值。a.加成法,計算公式是:附加值等于純利潤、人工費用、稅金、分紅、利息、租貨金額、設備折舊費等的總和。b.扣除法,計算公式是:附加值等于營業總收入減去原材料費用、燃料電力費、外購件費用、外包裝加工費、轉賣品費用、合同工程費等各種費用。簡而言之,商品的價值是由物化勞動,活勞動和剩余價值組成。因此,附加值為商品價值減去原有物化勞動。
2)附加值臨界值。一般來說,如果附加值率大于0.3稱為高附加值,如果小于0.3稱為低附加值。通常與工業設計關聯較大的一些輕工行業附加值率高于一般的制造行業。考慮到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一般相應地要增加成本的投入,比如設計費用(包括進行市場調查研究等前期工作形成的成本)、商業運行成本以及廣告設計宣傳成本等等。所有這些投入的費用與所取得功能的關系,用價值分析理論公式表述是:V附加價值率等于F附功能除以C附成本。產品的附加值涵蓋到諸多如情感、美觀、人機等等方面。F1、F2、F3、…Fn之和除以C1、C2、C3…Cn之和即為V附加價值率,其中,F1至Fn為產品所具有的各種附加值功能,C1至Cn為取得這些附加值功能對應的成本。以盡量小的C附取得盡量高的F附是追求的理想狀態。
2產品的外觀附加值探討
產品的外觀部分很大程度上體現產品的附加值功能。我們很難界定諸如情感、美觀、文化等等產品的一些主觀附加值功能,不好界定這款產品的附加文化功能為多少,成本為多少。當然,對于產品總的附加值功能成本,我們可以通過取得這些功能所付出總的勞動等方面核算,但要把成本要分配到某個具體的附加功能上去卻較難實現。但產品外觀這一物質實體的形成,我們可以核算出成本,為實現成本降低目標,有一些值得借鑒的方法,以下將分別從產品外觀色彩、外觀形態、外觀工藝、外觀材料等產品造型設計方面來進行探討。
1)產品外觀色彩方面。色彩設計也要適合批量化生產,設計要方便色料配制,上色工藝簡單易行。在產品形態不變的情況下,為取得系列顏色產品,可采用局部或整體的色彩變化來節約模具設計開發費用,滿足消費者的色彩偏愛需求;產品色彩美的設計,與工藝手段、材料質地以及產品功能特征等因素相關,同一色彩采用不同的工藝方法,色彩效果會截然不同。
2)產品外觀形態方面。與產品色彩形態一樣,進行產品外形設計時,是否易加工成型,是否適合批量化生產都要重點考慮。通常在產品的開發中,模具設計開發占有相當大的成本比重,可采用互換模仁來實現一套模具多種造型,達到降低產品開發的費用。為達到產品外形的多樣化,一些產品常采用一些工藝槽位置、按鍵位置變化以及轉角等變化來達到產品外觀多樣化效果。
3)產品外觀工藝方面。產品的性能和加工成本與工藝設計直接相關。通常,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成本,新工藝的發展和應用起到了積極作用。但考慮工藝的先進性的同時,仍然需要重視經濟性,否則,仍可能會提高成本。因此,造型設計應選用適合價值分析的工藝條件和工藝方法,這就要求工業設計造型設計師對材料的性能、加工工藝方法及特點應非常熟悉,使工藝的先進性和經濟性達到協調統一。
4)產品外觀材料方面。產品的材料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產品實體構成和成本核算。有相當多的設計人員以往在進行產品設計選材時,不進行價值分析,存在對材料堅固耐用方面過分追求的弊端,過分追求高端材料和高保險系數,造成料浪費。設計人員應以降低成本、美化外觀、滿足消費者更多需求為目的,自覺運用價值分析理論。在實際設計中,可采用材料替代,而這種替代材料使用所帶來的產品差異也是產品創新的一個有效方法。而對于具體應用工業設計來提高產品價值的方法方面,可以參照高附加值產品的特點來進行,產品的附加值率高,就是以一定的成本取得高的效益,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利潤。高附加值產品就是投入產出比高的產品,即投入少,產出多,功能價值合理得當的產品。這一點和價值分析理論的原則一致。
3小結
本文在探討價值分析在工業設計中的應用依據時,引入附加值概念,并對附加值定義、計算方法以及附加值臨界值作了一定的分析,并就產品外觀這一物質實體,從色彩、形態、工藝、材料方面重點探討了產品外觀形態附加值。
作者:鐘聲標 司偉 單位:江西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