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園中的人文關懷
人文關懷作為情感文化建設的一種手段,是具有可行性的。從理論上也說明了情感文化建設的范疇,主要是從精神感受和精神價值、信仰感受和信仰價值上展開,通過一系列的情感文化建設,加強學校對學生的情感關懷,促使學生對學校形成正面的、有認同的精神價值和信仰價值,提高學校的凝聚力,對開展招生、教學和管理工作都極為有利。
二、正視成敗
伴隨著整個西方社會對個人成就的日益狂熱,“成者王侯敗者寇”逐漸成為了評價人們的標準。在眾人的眼里,只有成功和成功者是有意義的,失敗和成為失敗者無疑是一種恥辱。在這種評價體制的影響下,社會歧視與不平等產生了:成功者被人們追捧和景仰,失敗者則永世不得翻身,功利主義的價值觀被放大到了極限。政治教學讓學生能夠正確認識成敗,理智面對,完美地處理,以臻完善。
三、通過人文關懷加強思想教育工作
我們應該把校園人文關懷作為學生管理的重要方法和理念,改進和加強教育管理工作,注重校園人文關懷,促進教育與人文關懷在最終目標、價值和管理本質上的有機統一。教育管理的過程其實就是學校提供人文關懷的過程,本質上說是塑造、發展、培養和完善的教育活動,具有濃厚的人文內涵。
在學校的管理過程當中,校園人文關懷就是要做到關心、尊重和理解學生,用“以生為本”的服務理念,時刻關注學生的動向,滿足學生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塑造學生的獨立人格,把人文關懷的理念落到實處,在政策制定和日常工作中得到體現。
四、幸福感的缺失和對人生意義的質疑
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個人成就的不斷實現,一切都在前進,卻換不來人們幸福感地與日俱增。現在我們未必比幾千年前的人們幸福,即便物質條件與過去相比優厚了無數倍,也只是為我們營造了一個舒適的“牢籠”。教師要引領學生問自己很多問題:人類的生活到底是為什么?我們的生活怎樣才能獲得意義?如何升華自己的價值?
五、總結
總之,政治教學絕不能照本宣科,必須像作詩那樣:“功夫在詩外”,學生學習之后,有認識、有思索、有感悟、有進步,能夠控制情感,能夠認識社會,能夠改善自己,這樣才是合格的、優秀的政治教學。
作者:馮俊英 單位:唐山市豐南區錢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