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歷史教學論文
一、我國農村初級中學的歷史教學現狀
對歷史科目的認識不夠。一直以來,在初中各科目的教學中,教師通常都只以語文、數學、英語作為教學的重點,而把歷史、地理、生物等課程當做小科目看待,認為歷史的學習只不過是為了應付考試,使歷史的教學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由于教師的不重視,學生的在歷史的學習中也積極不起來,甚至還對歷史科目產生厭倦,導致歷史教學質量無法提高。
二、改善我國農村初級中學歷史教學的對策
1.加強歷史教師師資隊伍的建設
首先,地方教育部門要充分鼓勵城鎮中學的歷史教師積極前往農村初中任教,把先進的教學理念、方法帶到農村中學中去。同時,還可以組織農村教師到城鎮中學中去體驗教學氣氛,學習教學經驗,從而實現教育資源的有效共享,從根本上提高農村的歷史教學水平。另外,在資金條件允許的前提下,盡可能對外聘請專職的歷史教師,并同時加強對師資隊伍的建設,在教育相關部門的指導下,提高農村初中歷史教學的質量。
2.地方教育部門要加強對歷史教育工作的重視
地方教育部門要始終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合理設置農村中學的課程安排,并嚴格監督課時安排。一經發現問題,要及時整改,避免部分學校過分重視語文、數學、英語教學,而忽視其他科目的教學。同時,還要要求學校一視同仁,尊重歷史教師的勞動成果,適當提高待遇,讓教師感受歷史教學的樂趣。
3.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指導,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事實上,學生對歷史科目的感興趣程度一般取決于教師的情感。因此,歷史教師不僅要具備良好的人格魅力,還要用心對待學生,在課堂上不要隨意批評學生,要根據課標提出相應的趣味性問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覺得歷史學習很有趣,讓他們信賴歷史教師,從而對歷史科目產生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歷史教學的質量。
4.改革教學方法,讓學生懂得學習
教學改革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對歷史科目的興趣,培樣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結合教材內容,采用靈活易懂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而優秀的教學方法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教師怎樣教,學生怎樣學。因此,教師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是教學中比較重要的工作。這就要求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材內容巧妙設置情景、導語、疑問以及懸念等,渲染課堂氣氛,使學生的情感產生共鳴,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
如在《血肉筑長城》這一課上,可以通過播放電影《血戰臺兒莊》中的激烈戰斗場面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隨后根據課程要點提出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對歷史科目的重視。同時還要教會學生對歷史發展線索的整理,認識課程的重點。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學習積極性,并教會學生懂得對歷史人物、事件背景等的分析,使學生能真正懂得對歷史科目的學習。另外,還要巧妙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將課本中抽象的歷史知識通過情景、圖像以及聲音等向學生展示,使學生在歷史課堂中如身臨其境,感受當時的文化背景與社會背景。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情趣,還加強了學生的記憶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歷史掌握程度,提升了教師的教學質量。
三、總結
綜上所述,只要通過對我國農村初中歷史教育現狀進行分析,就能找出科學合理的解決對策。也只有在地方教育部門與學校的重視下,建設優秀的師資隊伍,改革教育方法,才能真正提高歷史教學的質量。
作者:劉曉英 單位:內蒙古寧城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