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中數學論文
一、當前高中數學與高職數學教學銜接的基本現狀
就教學方法而言,高中數學由于教學內容少、課時多,教師有時間對知識點和解題技巧進行反復講解、示范和演練,使學生在課堂上掌握;而高職數學由于教學內容多、課時少、教學進度快,教師教學側重于方法的引導,而學生對于知識的消化和理解只能在課下進行。由于高職教學是以學生就業為導向,因此,高職數學采用的是應用式教學方法,突出數學的實際應用性。在教學手段上,高職數學由于課時有限,內容較多,教師往往滿堂灌,課堂氣氛沉悶,從而使學生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力。最后,學習方法脫節。在高考的壓力下,雖然有些高中學生形成了比較有效的學習方法,但學習主體意識不強,對教師依賴性較強,“題海戰術”仍然是主要學習方法,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教材習慣,對概念的理解不夠透徹,解決問題時生搬硬套,自學能力不強;而高職數學比較注重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且教學進度快,這就要求學生要做到課前預習,帶著問題去聽課,課堂上抓重點、難點,跟上教師思路,做好課堂筆記,課后及時復習、鞏固,做的題目不在多,而在精,要有比較強的學習主體意識和應用意識。
二、高中數學與高職數學教學銜接問題的解決
(一)教學目標的平穩過渡
首先,要讓學生明白數學課程在實際中的廣泛應用,它對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起到的“工具課”作用。其次,教師要重視高職數學的緒論課教學,讓學生清楚地了解高職數學的理論體系脈絡:高職數學研究的對象是從科學生產實踐中抽象出來的數學模型———函數,研究函數所用的工具是導數和積分,而導數和積分是建立在極限概念上的,因此極限是理論基礎,研究目的是為科學生產實踐服務,讓學生在學習高職數學時有較好的方向性。最后,教師在每一堂課都要思考如何讓學生理解和接受學習目的和要求,使每堂課結束后,學生能理解概念,學有所得。
(二)教學內容的銜接
由于生源緊張,高職高專院校錄取分數線逐年降低,大部分高職學生數學基礎知識薄弱,針對這一狀況,結合數學專業基礎課的特征,遵循“必須,夠用”的原則,教師在教學中要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刪減部分高職數學內容,相應增加高職數學中必要的高中數學知識,準確把握知識的銜接點,做到新舊知識之間的銜接。另外,高職數學強調實踐性、應用性,決不是完全放棄理論,而是要讓必要的理論知識以通俗、直觀、形象易懂的形態出現,體現一種既適當地放棄嚴謹性又保持科學性,既降低理論性又不完全放棄理論的課程理念。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銜接
在教學方法上,放慢起始教學速度,教學類型不宜單一、呆板,適當開設討論課、答疑課。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多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盡可能地運用實際模型提出問題和研究問題。如,在講極限時,引用“一尺之錘,日取其半,萬世不竭”的例子,在講導數時引用“瞬時速度”的例子,在講定積分時引用對不規則圖形通過分割轉化為規則圖形再求和的例子等。講課時要與專業課知識相結合,體現高職數學在專業課中的“工具性”作用。如,在給經管系學生講導數時,與邊際分析、彈性分析、最優化分析相結合。課堂上應用趣味導入法教學。如,用“今日朝氣蓬勃的男生不可能一瞬間變成滿頭銀絲的小老頭”來引入連續性的概念。
總之,在教學方法上教師一定要靈活多變、不拘一格,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從高中數學“要我學”的學習模式中走出來,逐步適應到高職數學“我要學”的學習模式中來。在教學手段上,適當使用多媒體輔助傳統教學手段。數學課傳統教學手段是“黑板+粉筆”,其優點是充分體現出數學課獨有的特點,便于教師把數學推理過程及思維過程傳遞給學生,是教師在演示例題時最常用、最有效的教學手段?,F代教學手段把多媒體引入了數學課堂,其優點是把數學中抽象知識顯現得更加直觀、生動、形象,且增加了課堂內容。多媒體的運用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是對傳統數學教學手段的有益補充。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運用。
(四)學生學習方法的銜接
教師應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堂上做好筆記,課后做好復習鞏固,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上要從實例出發,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或通過直觀圖形展示較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求學生勤學好問,學習要扎實,切記不求甚解。教師在有限的教學中,側重講思路、講重點、講難點。采用啟發式教學法,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去,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理解能力、動手能力和應用能力。
三、總結
總之,做好高中數學和高職數學知識的銜接,我們要立足現實,分析教學脫節的各種主客觀因素,努力探索教學銜接的具體辦法,提高高職數學的教學質量,為學生后繼課程的學習或繼續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翟帆 李星星 單位:鄭州城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