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計算機技術在我國高校教育活動中應用現狀
(一)教師對計算機在教學活動中作用認識陷入“極端”誤區
忽視計算機技術在大學教育活動中的作用。其主要表現為一些教師尤其是年齡偏大的教師、教授,思想觀念落后、陳舊,認為計算機教學以其華麗的“外表”和“喧賓奪主”分散學生上課注意力,不利于學生掌握書本理論知識。而使用以多媒體為主的計算機技術的行為經常被看做是炫耀個人計算機能力水平的“作秀”,而拒絕使用,導致課堂內教學缺乏新意和吸引力,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其行為是對教學資源的浪費。
(二)計算機技術在教學活動中廣泛使用,導致師生互動
溝通頻次減少,從而影響課堂教育效果現今,大學教育活動中,基本以多媒體PPT形式對枯燥課本理論知識再次展示,教師多用PPT進行知識的呈現和闡述,形式雖然新穎,但是往往會產生只依賴PPT課件教學,忽略與學生進行以問答為主的課堂互動,或者教師“照本宣科”講解PPT的不良現象產生。其直接影響是教師無法準確把握學生掌握知識程度,而學生則過分關注PPT表面的“熱鬧”,而忽略“門道”。
二、計算機技術在大學教育中應用的積極作用
在人類社會已經進入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的新時代,為適應知識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提升高校教育質量,計算機技術在各大高校廣泛開展和使用,其對改進大學教學活動方式、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學效率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一)有助于促進教學模式的轉變
計算機技術加入大學日常教育活動,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其主要成就在于促進傳統教學模式由單人教學模式向以多媒體為依托的計算機輔助教學,使教學方式更加活潑生動,具有吸引力,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從而幫助教師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多媒體教學之所以受到廣大高校的廣泛使用和關注與其自身具備的強大功能密不可分。(1)具有豐富的圖像呈現功能和示范功能,一些難以用語言描述的抽象場景借助多媒體可以表述。(2)多媒體教學方式因其多樣的呈現形式,產生多種感官相互作用,有助于知識的獲得和記憶。(3)其大容量、速度快、高智能化,因此不僅可以用于實驗教學和理論教學,同時也可以用來進行科學問題的復雜運算,彌補人手不能求解的復雜問題。(4)其強大的文本功通過運用超鏈接將知識進行系統化管理,例如,通過超鏈接的運用把包含不同媒體信息的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和呈現,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來說是不可能做到的。
(二)有助于加強資源的共享性
計算機本身是一個功能豐富而強大的載體,是一個匯聚有多種資料的強大信息資料庫和知識的中樞神經。計算機技術實現了資源共享,有利于學生之間資料互通有無,方便知識和資料借助計算機為載體實現“融會貫通”,方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翻閱和查找相關資料,對于學生及時復習和交流知識資源搭建了便利的平臺。計算機技術在大學教學中的應用,是知識和學習資源,打破屏障,互通有無,讓資源共享更加方便快捷,便于知識的流通和交換,開拓學生知識流域,拓展學生學習知識的視野,加大資源利用率,使教學活動變得得心應手,促進教育環境開放性建設。
(三)減少教育經費支出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完善,計算機技術在大學教育中的廣泛應用,大大減少教育經費支出,節約教育資源,提升教學質量。很多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現,降低了教育成本,例如遠程教育和網絡教育的廣泛覆蓋,不僅使學生根據自身的經濟和自我發展情況做出多種選擇,同時降低學費,切實維護大學生的切身利益。
(四)保障教學活動的時代特色鮮明計算機技術在大學教育活動中,可以為眾多的大學生提供知識資源共享平臺,方便學生隨時搜索和查閱資料,大大縮短了學生去圖書館查找資料的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同時,計算機技術所提供的資料多是最新的資料,且資料齊全,便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獲得習慣。大學生還可以根據所搜索的知識與其他學生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相互交流,相互學習,提升自我發現、自我提高、自我教育的學習能力。
三、計算機技術在大學教育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現今大學教育活動中,許多大學教師對于計算機信息技術與課本知識相結合的教學活動中,存在錯誤行為和思想誤區,直接影響計算機技術對于教育活動積極影響的作用,進而導致教學活動的失敗。
(一)教學活動中沒有正確處理學生、教師之間的關系
教師和學生作為教育活動的主體和客體,是教學活動中最為重要的行為實施者。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堅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新型師生關系。而現今,許多大學在利用計算機技術組織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沒有正確處理師生關系,導致以下兩種現象的產生。1.教師沒有發揮其主導作用。新課改中要求教師主要作用在于引導學生、啟發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思考的能力。一些老師為了省事,在教學活動中完全依靠對PPT內容的從頭到尾的讀來進行教學活動,其行為嚴重違反了教師職業素養的相關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沒有依據每個學生不同的自身發展特點進行“因材施教”,忽視與學生進行交流,不利于老師把握學生對課堂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而進行評價。2.學生沒有發揮其學習的主體作用。一些教師過分地依賴多媒體教學模式,忽視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不注意培養自主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師生之間課堂上缺乏交流,使學生成為欣賞PPT精美內容的“提線木偶”,不去對知識進行深刻的挖掘,只停留在表面,導致學生創新思維能力下降。
(二)硬件、軟件條件的制約
1.從硬件條件制約來說,資金匱乏是導致有些高校無法真正意義上實現計算機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完全應用。有時由于缺乏足夠的硬件設施,例如電子多媒體教室和電教樓的建設,使多媒體教學只用于公開課講解展示,甚至成為應付上級教育部門檢查的“擋箭牌”,完全喪失其作為教育資源的根本性作用。2.從軟件條件來看,應該根據學生不同的專業需求和自身的發展特點進行調研活動,通過教師自我計算機水平的提高,開發出符合本校辦學特色和學生特點的教學軟件,提升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不過,當前鮮有高校能在軟件開發上嶄露頭角。
(三)教育觀念、學習觀念的滯后
隨著大學教育逐漸形成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支撐的新型教育模式,教學目標與傳統教學模式存在著差別。新型大學教育的主要目標是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主要依托,改進教育模式,改變教育方法,注意教學活動中師生關系和地位,開展新型教育教學模式。其對教育、學習理念必會產生相應的變化。一些大學教師由于從教時間長,年齡偏大,很難接受新興的事物,傳統教學觀念根深蒂固,難以撼動,阻礙計算機在大學教育中的蓬勃發展。
四、敢于直視上述問題,思考其解決途徑,為計算機教學模式的發展掃清一切障礙
(一)加強先進理論學習,培育新型教學觀念,正確處理教學活動中出現的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根據教師的職業素養要求,大學教師應該做到終身學習,這就要求教師不僅需要掌握精深的專業知識,還應注重對現代教育學、心理學、職業道德等基礎學科學習、深造,堅持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中的師生關系,促進大學教育普及計算機技術教學方式。
(二)學校應加大資金投入,解決在硬件與軟件兩方面的資金投入不足導致的計算機配備情況不完善,以及符合本校學生發展的教學軟件無法開發的局面建設適當的多媒體教室以保證日常正常教學活動使用,解放思想,提升教師自我素質,開發軟件編程,促進本校計算機技術在教育活動中深化發展。
鑒于現今知識經濟與科技發展成為主基調,計算機作為高新技術的產物,與大學教育相結合的程度越來越深,了解計算機技術在大學教育中的應用現狀、問題以及解決方法,有助于認清其發展前景,并積極致力于促進計算機技術在大學教育的廣泛、科學應用。
作者:任璐璐 單位:濟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